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翼状胬肉患者,使用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被诊断为翼状胬肉症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64眼,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2眼。联合组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愈率90.6%(29/32)。对照组患者治愈率75%(24/32)。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翼状胬肉患者,使用切除术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度高,患者临床成功治愈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外伤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9月期间因手外伤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纳入62例,均采取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随机抽签均分2组,对照组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中实施ERAS护理,观察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预后进行比较,研究组疼痛评分更低,切口愈合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对手外伤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ERAS护理效果确切,可促进其切口愈合,减轻疼痛感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组报告了11例舌癌根治切除+胸锁乳突肌带蒂肌皮瓣移植行舌修复再造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及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局部感染,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并指导合理的饮食,本组手术全部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者年龄18~51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4.0 cm×8.0 cm~32.0 cm×8.5 cm。DIEP皮瓣以外侧穿支供血,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延迟的时间6~10 d;断蒂时间18~21 d。结果1例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2周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1.4)年。供区切口愈合好,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功能均恢复较好,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细节护理在手外伤带蒂皮瓣术后恢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象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带蒂皮瓣术治疗的80例手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康复训练配合细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徒手肌力(MMT)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M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MMT大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数据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实施康复训练配合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肌力恢复,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房重建中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1)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8具,其中男6具、女2具,年龄28~71岁,平均39.5岁。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解剖观察两侧胸外侧动脉的位置、走行、分支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情况,对胸外侧穿支血管的来源进行系统分型,并测量胸外侧动脉穿支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长度。(2)纳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52岁,平均43.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乳房外上区域9例、外下区域3例。12例均行保乳术,术中于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行部分乳房重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1)8具16侧标本中,有15侧出现胸外侧动脉,从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穿出,其起始处外径0.7~0.9 mm,平均0.80 mm;血管蒂长6.8~10.4 cm,平均8.15 cm,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背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15侧胸外侧动脉按照其来源分为6型,分别来自胸肩峰动脉(8/15,Ⅰ型)、腋血管(4/15,Ⅱ型)、胸背血管(2/15,Ⅲ型)、肩胛下血管(1/15,Ⅳ型)、多源型(1/15,Ⅴ型);另有1侧胸外侧动脉缺如(Ⅵ型)。(2)本组1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乳腺组织质量为70~95 (80.0±5.7)g,切取的侧胸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长10.5~13.5 (11.2±0.4) cm、宽4.5~7.5 (6.3±0.5)cm、厚3.0~4.5 (3.4±0.4) cm。术后2例发生皮瓣脂肪液化,1例伤口裂开,经过换药治疗均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重建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侧胸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一例出现乳腺癌复发。结论胸外侧动脉穿支来源多样,解剖位置较恒定,且供血范围大,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的可行性、适应症、效果。方法自2013.4月~2016.2月间经选择的56位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术,其中17例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14例为保留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9例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16例为保留皮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术后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达94.6%。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术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I期重建术能在保证肿瘤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形体美容效果,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摘要 目的:探索运用桡骨远端带血管蒂逆行骨膜瓣治疗转舟状骨骨折。方法: 2012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 40例舟状骨骨折患者,经过桡骨远端带血管蒂逆行骨膜瓣翻转术治疗,均获得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 3~5个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腕关节活动力:屈伸 160~170度(达健侧 95%以上),尺桡偏 55 ~ 60度(达健侧 96%以上)。结果: Krimmtr腕关节评分:优 30例,良 8例,可 2例,优良率 95%。结论 :桡骨远端带血管蒂逆行骨膜翻转术是治疗舟状骨骨折的较好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治疗的16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男孩7例,女孩9例;年龄8~14岁,平均11.3岁。其中重物砸压伤6例,车轮碾挫伤6例,热压伤3例,机器绞伤1例。术中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6.0 cm×9.0 cm~38.0 cm× 15.0 cm。伤后3~10 h,急诊行皮瓣修复4例;入院后0~11 d,待创面稳定后手术12例。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和形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18.0 cm×11.0 cm~40.0 cm×16.0 cm。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的外观、质地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6例皮瓣成活,其中12例创面Ⅰ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6年,平均20.7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柔软,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根据Puno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结论胸脐皮瓣联合腹部随意皮瓣设计合理,血供丰富,修复面积大,是一种修复儿童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外伤腹部皮瓣术后患者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3月,选择78例我院手外伤腹部皮瓣术后患者,选择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3.08%),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手外伤腹部皮瓣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时,预后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次数较少,值得后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