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TNS≤2),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χ²=6.44,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25.56)、16.03(12.50,21.09)、14.72(11.12,19.14)μmol/L,H=19.36,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χ²=54.89,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χ²=12.94,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3)、3(1,4)、3(2,6)分,H=39.53,P<0.001]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合并PAD比例高(OR=3.12,95%CI 1.86~5.24,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血清Hcy水平高(OR=1.02,95%CI 1.00~1.04,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95%CI 1.12~2.86,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合并PAD比例高(OR=0.50,95%CI 0.27~0.93,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95%CI 0.77~0.92,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标签: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 载体动脉病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麻疹患者流行病特点与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区于200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报告发病的100例麻疹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其中麻疹发病年龄多分布于15~40岁之间;4、5、6三个月份是麻疹患者的高发时期;其中,29例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5例重型麻疹,24例轻型麻疹,7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40例重型麻疹,41例轻型麻疹,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其接种疫苗不规范,疫苗抗体滴度下降,气候环境变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有必要再次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且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心里衰竭发病机理北方的患者明显的高于南方患者,女性患者的数量高于男性患者,城市患者的数量低于农村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城县出增加的趋势;目前心力衰竭的首诊病因也在逐步的产生变化,以高血压或者(和)冠心病为主要的病因;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发生心理衰竭的几率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 标签: 慢性 心力衰竭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检验的价值。方法此次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贫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骨髓细胞检验,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分析总结,探讨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检验的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病因确诊,患者均为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5例患者病因未确定。结论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检验极具应用价值。

  • 标签: 贫血 病因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致敏药物,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8年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为解热镇痛类,其次是镇静催眠药及抗生素类.23例患者其中有1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13例给予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较发现后者皮疹消退时间、病程明显缩短.结论:解热镇痛类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仍为首位.治疗上应早期,足量使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控制病情,疗效显著.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女性,30岁,1d前因口服头孢克肟胶囊(200mg)1h后突感头晕、恶心伴寒颤及全身红斑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d前因咽喉肿痛到社区门诊就诊,诊断为化脓性咽炎,医嘱给予头孢克肟胶囊口服,回家服药1h后,患者感觉全身发热有痒感、头晕、无力,社区门诊给予肌内注射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诉全身瘙痒、头晕、恶心、寒战.

  • 标签: 头孢克肟 药疹 口服
  • 作者: 鲁文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年6月29日10pm入院。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次/分,R22次/分。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HGB108g/L,N78.41%,L15.32%。胸片示正常。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药物性皮疹患者25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7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156例中医辨证分型(血热风盛、湿热郁滞、气虚湿盛、血虚风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62.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71%,对照组为80.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药物性皮疹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 标签: 药疹 辩证治疗 中医中药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女,10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2月来就诊.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口服羟基脲0.5g,每日3次.3d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并出现全身出血性皮疹,皮疹为0.5~1.0cm直径大小,分布广泛,稍高于皮肤,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压之不褪色,表面有抓痕.予塞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羟基脲 过敏性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4例药疹住院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制定护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4例药疹患者在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疹 责任制整体护理 效果
  • 作者: 许唫唫1李隽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1.空军济南基地保障部门诊部  山东济南 250000;2.空军信息通信第五旅卫生队  辽宁沈阳 110000)  【中图分类号】R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2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7岁,因左侧下颌牙龈肿痛,咀嚼困难2天来我部门诊就医。查体:体温:36.8℃,白细胞:7.2×109/L,左侧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牙冠周围红肿明显,伴白色脓点,有触痛,未破溃。初步诊断为左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给予定时局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口服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并嘱咐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次日上午患者出现双侧臀部对称性,大小不等, 直径约1~3cm,2片圆形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晰,有轻微瘙痒。未处理,继续服用甲硝唑片后,下午右手中指食指间,左手小指外侧见条样水肿性红斑,有压痛,未见水疱。考虑为甲硝唑过敏所致药疹,立即停药,给予温水清洗后涂抹地塞米松软膏,口服氯苯那敏,维生素C片治疗。1周后,药疹斑逐渐消失。  2 讨论  甲硝唑作为一种抗生素,适用于厌氧菌感染,对杀灭滴虫作用强大。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常见,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神经炎,甚至抽搐。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瘙痒、排尿困难等。近几年甲硝唑应用临床广泛,相关不良报道日益增多。口服此类药物过敏反应较少见,常被忽视,不易考虑。本例患者否认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药疹史、家族史,平时皮肤干燥,偶有瘙痒,会有不知何时磕碰瘀青,所以起初并未对其重视。出现药疹期间,未吃其他药物、接触致敏源,继续服用甲硝唑后症状蔓延、加重,表明为口服甲硝唑过敏所致。基层医师用此药物治疗时,需仔细询问病史,既往过敏史,家族史,向患者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药疹的疹型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方法:对36例药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致敏的药物有9种,6种疹型,所致的药疹一般不严重,病程短,出疹后尽早治疗基本可以治愈。结论:临床工作中使用中药时应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药化、药剂等知识,避免再次发生药疹。一旦发生过敏,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相关检查,如:斑贴试验等,尽量查明具体过敏成分。

  • 标签: 中(成)药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喹诺酮类药物致药疹进行分析,为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我院2008年发生2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药疹反应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出现药疹的病例,经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痊愈出院。结论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药疹反应亦有所报道,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注意。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皮肤粘膜过敏反应,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临床上使用卡马西平所导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分析,我们不仅认识到卡马西平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也要了解到因用药不当及个体差异,产生的药物副作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药疹 临床特点
  •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感冒口服感冒灵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第2天,患者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且逐渐增多,部分水疱变血疱,延及躯干和四肢,部分红斑呈靶型,痒痛明显,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实验室检查:血沉58mm·h^-1,免疫球蛋白E(IgE)211.00IU·mL^-1,C反应蛋白(CRP)25.30mg·L^-1,血红蛋白(Hb)108g·L^-1。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立即停用感冒灵颗粒,给予抗过敏、对症及免疫支持治疗。入院后2d,患者病情进展,加用激素并预防使用抗茵药物,6d后病情好转,14d皮疹基本消退,口服激素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出院。

  • 标签: 多形红斑型药疹 感冒灵颗粒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手段,药疹作为抗结核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综述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疹的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处理,科学预防,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提供参考。

  • 标签: []  抗结核药   药疹   综述
  • 简介:摘要代谢组是采用高通量组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生命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系统流行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从代谢改变的视角提供了病因探索的新思路。代谢组的研究问题包括分析代谢物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联、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等。本文从物质类别出发详细介绍代谢组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

  • 标签: 代谢组学 心血管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及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遗传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与DNA修复和减数分裂重组及细胞转录相关的基因在POI中被广泛鉴定,表观遗传修饰与POI的相关性也逐渐被揭示,这为POI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POI相关的遗传发病机制进展,为POI育龄女性的遗传咨询和POI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下一代测序技术 表观遗传学 遗传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