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TNS≤2),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χ²=6.44,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25.56)、16.03(12.50,21.09)、14.72(11.12,19.14)μmol/L,H=19.36,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χ²=54.89,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χ²=12.94,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3)、3(1,4)、3(2,6)分,H=39.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合并PAD比例高(OR=3.12,95%CI 1.86~5.24,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血清Hcy水平高(OR=1.02,95%CI 1.00~1.04,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95%CI 1.12~2.86,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合并PAD比例高(OR=0.50,95%CI 0.27~0.93,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95%CI 0.77~0.92,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区于200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报告发病的100例麻疹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其中麻疹发病年龄多分布于15~40岁之间;4、5、6三个月份是麻疹患者的高发时期;其中,29例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5例重型麻疹,24例轻型麻疹,7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40例重型麻疹,41例轻型麻疹,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其接种疫苗不规范,疫苗抗体滴度下降,气候环境变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有必要再次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年6月29日10pm入院。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次/分,R22次/分。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HGB108g/L,N78.41%,L15.32%。胸片示正常。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简介:
简介:【摘要】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皮肤粘膜过敏反应,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临床上使用卡马西平所导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分析,我们不仅认识到卡马西平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也要了解到因用药不当及个体差异,产生的药物副作用。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感冒口服感冒灵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第2天,患者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且逐渐增多,部分水疱变血疱,延及躯干和四肢,部分红斑呈靶型,痒痛明显,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实验室检查:血沉58mm·h^-1,免疫球蛋白E(IgE)211.00IU·mL^-1,C反应蛋白(CRP)25.30mg·L^-1,血红蛋白(Hb)108g·L^-1。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立即停用感冒灵颗粒,给予抗过敏、对症及免疫支持治疗。入院后2d,患者病情进展,加用激素并预防使用抗茵药物,6d后病情好转,14d皮疹基本消退,口服激素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出院。
简介:[摘要]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手段,药疹作为抗结核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综述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疹的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处理,科学预防,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