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伴HRHS,3例为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伴HRHS。以同医院同期行外科Blalock-Taussig(B-T)分流术的9例PA-IVS伴HRHS患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年龄和体重与B-T分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100)]比17(1~142)日龄,U=31.000,P>0.05;(3.8±1.1)比(3.7±1.3)kg,t=0.272,P>0.05]。动脉导管支架组手术时间[(108±7)比(160±49)min]、重症监护时间[(3.4±1.0)比(6.3±4.5)d]、总住院时间[(10.3±1.0)比(26.3±1.0)d]均明显低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4、-8.692、-7.822,P均<0.05)。动脉导管支架置入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0.723±0.125比0.926±0.005,t=-6.044,P<0.05)。动脉导管支架直径为3.5~4.0 mm,支架长度为16~21 mm。动脉导管支架组患儿无血管损伤、急性血栓、导管痉挛及死亡,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狭窄发生。9例B-T分流组患儿围术期死亡3例。动脉导管支架组3例肺动脉闭锁患儿分别在术后6、9、9个月时行肺动脉瓣切开术及双向Glenn手术。结论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HRHS患儿,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作为早期外科B-T分流术的替代方法。
简介:研究表明[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文献报道[2],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以上患者卒中前依赖性与卒中前合并痴呆对卒中后3个月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6例,其中在急性卒中前确诊为痴呆患者168例做为痴呆组,余798例做为非痴呆组。比较2组入院时人口统计学的差异。并以确诊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死亡和独立性为因变量,以入院时独立性及合并出现痴呆做协变量,做COX比例风险评估。结果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在用药数量、规律服用华法林、卒中前独立性、入院时意识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42,χ2=4.52、8.96、8.76,P<0.01)。2组在入院期间死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2组在出院3个月内死亡人数、卒中后3个月内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94,P<0.01)。卒中前痴呆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出院3个月内死亡、出院3个月内中-重度依赖性与入院前完全独立的患者风险比分别为1.00、1.32、2.56;入院前轻度依赖患者较卒中前完全独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出院3个月内死亡、出院3个月内中-重度依赖性的风险比为1.42、1.86、2.73。入院前中度依赖患者较卒中前完全独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出院3个月内死亡的风险比分别为1.68、2.42。入院前重度依赖患者较卒中前完全独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出院3个月内死亡的风险比分别为1.89、3.24。结论卒中前痴呆与活动障碍导致卒中后3个月内高死亡及高致残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赋能护理对改善术后肠造口患者依赖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接受肠造口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赋能护理,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护知识评分、自护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护知识评分、自护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中采取赋能护理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依赖性,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赋能护理对改善术后肠造口患者依赖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经79位术后肠造口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于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进行实验,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赋能护理)和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疾病认知水平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疾病认知水平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肠造口患者使用赋能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仓鼠模型探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后是否存在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现象,为疫苗研发和接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室构建SARS-CoV-2感染仓鼠模型,分成对照组、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免疫组,ELISA法检测仓鼠血清总抗体以及细胞因子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中和试验法检测仓鼠血清病毒中和抗体;免疫印迹法和定量逆转录PCR检测仓鼠肺组织病毒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仓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离培养仓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检测仓鼠免疫血清能否促进SARS-CoV-2对巨噬细胞的感染。结果二次感染组和免疫组仓鼠血清总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低于二次感染组(P<0.001);与感染组相比,二次感染组和免疫组仓鼠感染病毒后体质量保持稳定,肺组织炎症反应轻,仅免疫组在感染后第2天的肺组织中检出病毒;各组仓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或无仓鼠免疫血清的条件下,SARS-CoV-2均不能感染仓鼠腹腔巨噬细胞,但可被吞噬。结论基于仓鼠感染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不支持SARS-CoV-2感染中存在巨噬细胞介导的ADE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与氧化锌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他克莫司软膏组(T组)和氧化锌软膏组(Z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疗程为2周,并于治疗前、后做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观察两组的DLQI积分比较和临床疗效。结果T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Z组的47.5%,P<0.05;治疗后两组的DLQ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T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Z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确切可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目前世界多国共同面临的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3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引发COVID-19的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尽管针对COVID-19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至今却仍无疗效明确的药物或者疫苗问世。尤其是针对此新型病毒免疫机制的研究尚处空白。结合以往严重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不良反应,以下概述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的概念及发病机制及其在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中的研究现状,旨在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潜在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结果连续用药4周并停药一个月后,本组患者的痊愈率达到60.0%,总有效率达到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7%。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是有很好保障的,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