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内胶质瘤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87例,均在术前、术后定期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MRI表现。结果:术后反应性强化26例,多表现为均匀环状或伴片状强化,厚度〈3mm,边界清晰,随访变化不明显或变薄;肿瘤残存19例,多为不规则强化,肿瘤边缘结节状或肿块样强化,边界模糊,厚度〉3mm,厚薄不均,随访渐增厚;肿瘤复发42例,MRI表现为术区或其周围出现新病灶,呈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强化;2例术后反应性强化,1例误诊为术后残存,1例误诊为复发。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显示颅内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对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1例,其中重症胰腺炎16例,轻度胰腺炎75例。均进行MRI检查,对比重症胰腺炎、轻度胰腺炎对象的ADC,进行ADC与APACHEⅡ、Ranson评分、CTSI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98.9%、特异度93.5%、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98.6%、符合率分别为96.4%。重症胰腺炎对象400s/mm2、600s/mm2、1000s/mm2条件下的ADC水平低于轻度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s/mm2、600s/mm2、1000s/mm2条件下的ADC水平与APACHEⅡ、Ranson评分、CTSI均存在相关性,其中相关系数绝对值最高的是600s/mm2下ADC与CTSI评分相关性(P<0.05)。结论MRI可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病情程度评估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MRI和CT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MRI和CT诊断,然后对两组数据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两组数据同患者的临床手术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数据同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MRI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要明显优于CT诊断,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要更高,但两种诊断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在进行临床诊断时两种方法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CT、MRI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确诊率97.83%,CT确诊率82.61%,CT、MRI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率均为100%,CT诊断率为66.67%、85.71%,I期及II期CT、MRI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IV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MRI诊断率均为9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IR扫描及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A期患者18例,B期患者22例,C期患者28例,D期患者32例。MRI对A期、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86.36%,均明显高于CT诊断的4.44%、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理分期中的C期和D期,MR、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当,均在8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理分期中的A期和B期前列腺癌,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对于病理分期中的C期和D期,MR、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当,但相较CT检查而言,MRI检查能通过观察了解到被膜被癌组织侵袭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在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患者61例,均给予其MRI诊断,回顾性分析诊断的价值。结果(1)MRI平扫信号系统中,DWI高信号88.52%,未见高信号11.48%;T2WI高信号83.61%,未见高信号16.39%;T1WI低信号83.61%,等(高)信号16.39%;(2)MRI不同序列中,双回波有脂质8.36%、无脂质91.80%,4期动态增强快进快出68.86%、快进慢出16.39%;延迟期假包膜强化32.79%,无67.21%。结论MRI在肝癌治疗后复发微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与常规T1WI、T2WI、FS-PDWI序列相比对膝关节软骨的显示情况,以明确3D-DESS在膝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通过比较常规序列T1WI、T2WI、FS-PDWI及3D-DESS的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及关节液的对比噪声比(CNR),来明确3D-DESS对膝关节软骨的显示价值。结果43例中,3D-DESS序列对软骨的显示情况相较于T1WI、T2WI及FS-PDWI明显较好。3D-DESS序列SNR最高,与传统T1WI、T2WI序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FS-PDWI序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D-DESS序列CNR与其他三组序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DESS序列相较于传统序列SNR及CNR均可达到最大,对膝关节软骨成像,检出关节软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表现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75%、86.25%、5.00%、57.50%,与MRI组患者的95.00%、90.00%、5.00%、5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的检出率分别为78.75%、66.25%,较MRI组患者的62.50%、50.00%的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分别为47.50%、61.25%,较MRI组患者的63.75%、77.50%低(P〈0.05)。结论CT和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骨质分辨率更高,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总结患者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1)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略有差异,脑内型患者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MRI表现与瘤出血时间有关,多高T2信号、短T1信号;脑外型CT表现为哑铃型或椭圆形病灶,MRI为“葫芦”状;(2)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测的灵敏度(76.2%)与特异度(78.3%)均显著高于CT检测的灵敏度(56.66%)与特异度(62.34%),但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1.21%)与特异度(88.78%)均显著高于单纯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但均能作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类我院就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均采用CT与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与临床特点。结果MRI在小于24h梗死检出率方面与CT比较明显更高(P<0.05);在大于24h梗死检出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病灶总数量、小病灶数量等方面比较,CT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0.05);病灶检查时间方面,MRI明显短于CT检查(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检查早期梗死、微小病灶均优于CT检查,MRI检查时间较短,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