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对眼科学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临床本科专业来我院眼科进行临床见习的15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方法学习前后学生的临床测试成绩,并进行满意度调査。结果 通过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后,传统组临床实践、病例分析及综合成绩上均低于钉钉平台联合C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得到见习生广泛认可(84.31%),其中对病例分析认可程度最高86.66%。结论 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眼科临床见习生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各地线下教学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何在现如今无法面对面当堂授课的情况下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移动教学APP,无疑成为当下极有意义的尝试。在此以所授德语强化课程为例,以一体化教学为载体,借助钉钉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探讨钉钉参与课堂教学的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45例为RA组,同期非RA患者40例为非R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的抗CCP抗体及RF水平、阳性率。结果RA组的血清抗CCP抗体及RF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与RF对RA的诊断灵敏度无显著性差异(75.56%vs77.78%,P>0.05),但抗CCP抗体的特异度显著高于RF(97.50%vs86.25%,P<0.05)。结论血清抗CCP抗体及RF检测对RA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应用有望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方式意义。方法 我院收治2021年10月10日~2022年6月30日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RF、CRP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效能。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CR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测RF、CRP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约登指数高于单一检测RF、单一CRP检测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检测RF、CRP可以准确鉴别类风湿关节炎,避免误诊与漏诊情况,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阻挡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人工胫骨(30根)制备胫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模型(AO 43-A3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n=10):无阻挡钉组(髓内钉,阻挡钉处仅留预植孔)、传统阻挡钉组(髓内钉联合前-后向传统阻挡钉)和新型阻挡钉组(髓内钉联合侧方新型阻挡)。3组模型分别完成侧方弯曲应力试验(记录髓内钉的横向最大位移)、疲劳试验(观察模型结构异常情况)和轴向应力试验(记录髓内钉-骨结构的轴向最大位移)。观察3组模型有无结构异常,并比较3组模型髓内钉的横向最大位移和髓内钉-骨结构的轴向最大位移。结果侧方弯曲应力试验中无阻挡钉组、传统阻挡钉组、新型阻挡钉组的髓内钉横向最大位移分别为(5.02±1.03)、(4.19±0.64)、(4.18±0.65)mm。与无阻挡钉组相比,传统阻挡钉组的横向最大位移减少了16.6%(P=0.027),新型阻挡钉组的位移减少了16.8%(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传统阻挡钉组、新型阻挡钉组的横向最大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疲劳试验中所有模型在循环加载中均未出现结构异常。轴向应力试验中无阻挡钉组、传统阻挡钉组、新型阻挡钉组的髓内钉-骨结构最大位移分别为(5.69±0.75)、(5.31±0.61)、(5.51±0.65)mm,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阻挡钉增加的髓内钉-骨结构的稳定性与传统阻挡钉相当,且其他生物力学特性相似,新型阻挡钉为阻挡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