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驻区金融机构在服务临空都市区建设、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作出了较多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区信贷投放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信贷投放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银行贷款增速持续保持18%以上的增长。即便如此,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仍然不能满足全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原因是银行受上级行信贷授权限制,基层分支行的自主权限过小,贷款准入门槛提高,削弱了银行对地方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另外,银行之间相互竞争,将目光放在规模大、经营良好、信用度高的优质企业上,而对一些处于初创期、固定资产偏少、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则采取谨慎态度,呈现“嫌贫爱富”的局面,造成信贷资源过度集中,资金投向不够合理。
(二)金融服务效率不够高。一是贷款审批的环节多,链条长,支行一级贷款审批权限过窄,多数贷款需要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手续复杂,不能够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信贷服务和产品创新跟不上市场需求。部分银行信贷政策僵硬,产品单一,认可的抵押物偏少,比如对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机械设备抵押认可度不高。三是信贷综合成本偏高。据走访了解,部分企业反映银行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偏高,“抽贷”现象较为普遍,贷款审查及评估环节中介机构收取的相关费用过高,加重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三)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近年来,针对企业贷款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银行推出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信贷融资产品,如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但这些新型融资产品的推广运用不够,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银行对相关产品的宣传引导不够,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太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融资条件和程序等不够了解,不知道如何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对创新融资产品的推广进程较慢,覆盖范围较窄,新产品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过低。
(四)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成长的难题。目前我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部分中小企业以小贷公司借款、民间借贷等方式补充流动资金,致使企业背负较高的财务成本。虽然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能够提供较低成本的资金,但准入门槛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股票或债券发行资格。同时,企业从股改到成功上市,需经过培育、辅导、审批等诸多环节,需耗费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花费的各类费用高达数百万元,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担。虽然新三板扩容后,中小企业挂牌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能够通过审批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目前我区只有两家企业获批成功挂牌。
(五)企业发展水平不足。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没有改变传统、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清,风险抵御能力较低。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普遍存在“四张表”(税务、银行、主管部门、企业内部)数据不一致的现象,财务数据失真,银行难以准确、全面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三是部分企业股权关系复杂,普遍存在子公司、关联公司、隐形股东等情况,造成银行信贷审查成本过高、审批时效过长,风险把握较严。四是不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过低,正处于发展初期或成长阶段,资产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低,部分企业缺乏产权明晰、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融资要求。
(六)信用体系建设薄弱。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辖区内担保机构数量偏少、实力较弱,能够提供的融资担保额度偏低。同时,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及发布等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乏支持担保机构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使得担保公司和银行过分看重企业的抵押物和有形资产,对信贷风险把控较为严格。二是少数企业和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识不强,还款意愿不高,甚至出现恶意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有的企业经营者依法守信意识较差,个人的信用不良记录导致企业总体信用下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贷款难度。三是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不够,金融司法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业属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等客观条件影响,在农村投入大量资金形成道路、果树、大棚等资产难以被认可为有效抵押资产,投资风险较大,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农业贷款担保、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影响银行支农贷款投放的能力和积极性,致使许多个人和企业不愿在农业农村方面加大投入。以此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
二、促进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银行信贷投入。在现有体制环境下,要鼓励驻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区内倾斜,优化信贷结构,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正向奖励”,实行“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款、新增存贷比、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重点项目贷款等方面进行细化考核评分,适当降低税收贡献的分值占比。二是建立财政性存款、保证金与银行信贷投放量、信贷投放机构挂钩的机制。制定政府性金融资源在辖区银行机构中统筹分配管理办法,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政府性金融资源要尽可能地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好、贡献大、支持多的金融机构倾斜,加大支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及贴息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建委、房管、安监等部门与保证金开户银行合作,引导开户银行积极为相关行业提供信贷支持。
(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一要鼓励驻区银行机构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突破抵押担保限制,大力推广知识产权、商标权质押贷款、订单仓单质押贷款,以及小企业多户联保贷款、小企业小额简式快速贷款、抵质押循环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二是努力解决信贷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对涉及抵押物评估、资产审计等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赋予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机构的权利,切实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三是提高信贷审批服务效率。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信贷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加快银行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三)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效,夯实信贷准入基础。一是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税务、统计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开展财务管理、统计制度、信贷知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更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二是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机制。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定期深入贷款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合规经营,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机制,防止信贷资金体外循环、抽逃资产和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减轻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顾虑。三是促进企业注重产品创新研发,加快产业换代升级步伐,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融资能力。
(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以临空都市区建设为契机,以仙桃数据谷为载体,大力引进PE/VC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结算中心等新型金融机构落户,壮大金融资源和服务市场。二是借鉴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和民间资金登记服务机构,研究出台监管办法,逐渐建立民营资金周转服务体系,解决民间资金投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间的矛盾,促使民间资本规范运转,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努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培育拟上市后备资源,协调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劵、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