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

闫庆军

闫庆军郑州市第89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又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进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实施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

课堂教学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手段,艺术地展现中学地理丰富的教学内容,其应具备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采取激趣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小学科,在中招考试中不考,高考中所占比重也不大,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不会太重视。因此我认为地理课堂一定要有新颖独特的、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地理课堂上来,牢牢把握住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为中心。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活动中,更要做到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导线”,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学生跟着老师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填注重要的图表,是巩固思维成果的必要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图,阅读教材,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清因果关系,分析图形、以图释义,动手绘图能力等。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以主要地形为线索,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绘一幅中国地形图,既要照顾学习基础差、动手慢的同学有机会动手训练,又要培养学习好的同学完善本组地图的协作精神。

二、突出浓郁的“地理味”

地理课最大的特点是图多。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理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认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步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及相关事物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地图的展示应尽可能用幻灯、投影、微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应尽可能的配备相应的地理模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眼、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锻炼其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语言

地理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传授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最基本的工具。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每个地理教师在其地理教学实践中,都形成有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科喜爱与否。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课堂上思维活跃,甚至逐渐产生将来献身于地理科学的想法;如若教学语言枯燥乏味,则会使学生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课堂教学得不到学生的配合,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视听课为受罪。因此,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板画,醒目易记,则能进一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情操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既学会知识,又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良好的开场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寻找和讨论新的知识点,运用地图、现代化教学手段剖析难点,排除疑点,强化重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构成知识网络。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并且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反馈教学效果,强化训练,扼要结尾,就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