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脑瘫患儿传统康复治疗配合引导式教育临床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32例脑瘫患儿传统康复治疗配合引导式教育临床探究

李玉霞陈邢妍郭广华魏勤雷强李华吴学香

李玉霞陈邢妍郭广华魏勤雷强李华吴学香李芬

(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单用传统康复治疗与传统康复配合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确诊的脑瘫患儿64例,分为传统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传统康复配合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引导组)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分(ADL)、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WISC)进行评定。结果:引导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能力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能力评定、智力水平测试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结合传统康复手段治疗脑性瘫痪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患儿身心的发展,提高综合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的进步,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瘫;引导式教育;韵律操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91-03

引导式教育是目前的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是以节律性的语言和节奏来诱导患儿完成各项编排的动作。脑瘫儿童的整体教育康复是肢体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一部分[1]。康复训练时通过生活流程的练习和治疗师科学的诱导技巧,积极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使患儿在行为塑造、生活自理能力、和个性化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引导式教育配合传统康复的手段治疗脑瘫患儿对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言语智力水平均有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治疗患儿,将既往康复治疗的32名脑瘫患儿分为传统康复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将现阶段住院治疗的32名脑瘫患儿分为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组(简称引导组),引导组中的32例患儿,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2.5~9.5岁。对照组中的32例脑瘫患儿,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2.5~9.5岁。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各项训练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

1.2.1传统康复治疗组该组患儿入院后经过日常生活综合能力、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智能测定后分别予以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中医传统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康复治疗,每周训练5天,治疗6个月后予以复评,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

1.2.2引导式教育组该组患儿入院后经过上述评估后在应用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基础上配合传统康复治疗,引导组在每天课间操里由一名引导员引领儿童练习,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分为四节,第一节,热身运动,在配有轻松舒缓的4/4节拍音乐,患儿坐位,我把小手伸出来,伸,伸,伸,伸;转动小手,转,转,转,转。我把小手向上举,举,举,举,举;拍拍双手,拍,拍,拍,拍;我把小手放——下——来。第二节,患儿立位(扶站位),上肢和手部运动,伸伸我的左手,摸摸我的头,伸伸我的右手,摸摸我的耳,拍拍我的肚子,摸摸我的胸,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腰。第三节,患儿立位(扶站位),下肢和躯干运动,伸伸我的左腿弯起来,伸伸我的右腿弯起来;伸伸双手拍拍腿,伸——手,拍拍腿,伸——手,拍拍腿。第四节,全身运动,患儿平躺,仰卧起坐,1-2-1,仰卧起坐,1-2-1。一起翻身,翻翻翻,慢慢坐起,坐坐坐,抬头挺胸看前方,看前方。摇摇我的头,1-2-3-4。同时通过家长在引导员的指导下对患儿实行家庭里康复韵律操的练习,6个月后予以复评。根据治疗前后评定分数及差值判断各组患儿各项功能改善情况。

1.3评价指标

所有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ADL)、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的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日常综合功能(ADL)比较

2组治疗前AD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康复治疗加引导式教育-康复韵律操对提高脑瘫儿童日常综合功能效果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言语水平测试比较

2组治疗前WIS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WISC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康复治疗加引导式教育---康复韵律操对提高脑瘫儿童智力及言语水平优于传统康复治疗。见表。

3.讨论

小儿脑瘫康复强调早期康复、综合康复、全面康复。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婴儿出生前及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引起中枢性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姿势异常,同时伴有认知、感知及言语功能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传统的物理疗法、中医传统治疗、作业疗法和感觉统合训练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方法的采用使脑瘫儿童康复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之后出现的日常生活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差成为脑瘫儿童康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笔者创新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构想以提高儿童的兴致和记忆力为主,通过一定的语言、节奏和音乐,使康复操所产生的康复运动训练变得轻松,结合为儿童提供发声、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国外的研究表明引导式教育对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协调能力、手动能力不仅有效,而且能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为患儿适应学校及家庭生活提供准备。

本研究显示通过六个月的康复训练,患儿在三大功能方面,表现在综合功能表现方面,通过有节奏的体操练习,减轻了儿童对“上、下、左、右、”等抽象的空间概念的认知难度,提高了其认知水平,并且明显提高了患儿康复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运动能力上,提高了各关节活动功能,建立了四肢关节屈、伸、收、展,旋前、旋后等主动运动的意识,加强了坐位与翻身的能力,对手的抓握与放松、腰背肌力、腹肌肌力、及骨盆和肩关节的稳定性均起到了提升的作用。表现在智力和言语方面,通过每一节动作前的语言诱导和节律性意向的引导,提高了节奏感与发音的意识,增强了语言和表达能力。文献报道,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功能有明显改善[2]。在综合功能表现方面,根据有节奏的体操练习,减轻了儿童对“上、下、左、右”等认知难度和抽象的空间概念,提升了其认知水平,且明显提高了患儿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节律性语言的特点,儿童易于学会、容易接受,也很受孩子喜爱。

本研究采用传统康复手段和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相结合,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单一治疗模式,提高了整体康复效果。对促进脑瘫儿童掌握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学会与人交流,并为日后上学、独立生活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把家长们培养成为孩子康复的重要资源[3]。依据2~9岁幼儿智能发育规律,根据不同病例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4],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集体游戏、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集体课程,结合引导员强化地给予意识供给或口令以及科学的诱导技巧,使患儿能主动地进行脑瘫治疗训练。患儿主动训练和科学创新的韵律操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引导式教育-脑瘫康复韵律操不仅极大的促进了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儿童智能发育,并且在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的方面可以互为补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最终融入社会有极大的意义。由于此“韵律操”具有一定的韵律,朗朗上口、较为简单易记,有重复练习的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林,小儿脑型瘫痪的教育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2):1110-1112.

[2]许娟.引导式教育在言语障碍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91-92

[3]曹丽敏,余爱如.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和学[J].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2.

[4]张雁,吴卫红等.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J].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2011,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