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摘要: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能源,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创新中,思维创新是根基。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特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哲学家培根也指出: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必须注意的是,知识必须经过学习理解、思维加工,然后加以创造性地使用,才能形成现实的科学力量。这个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就所见相同,而所思不同。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实践过程,与知识范围涉及广泛的英语教学要求存在着相同的默契。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探索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发展。
2.整体性原则,在思维发散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整体性。
3.个性化原则,创新应是各有特色。
4.动态化原则,师生关系、交往情节是变化的。
在运用这些原则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探索性原则的运用
探索,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现有条件进行的发现活动。英语教材中存在一个显著特征:课本内容连贯性非常好,涉及知识的范围非常广。因此,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应坚持让其自我解决,这本身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同时,不要拒绝同学们的不同想法、观点,重要的是给予恰如其分的正确评价。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英语课。
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可采用“二允许”的方法,即“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知识的整体性与发现、解决问题的分散性
教材的编写往往是将相关的知识组成一个体系,由于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的不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到的知识往往变得多而杂。随着教师的点拨引导及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基于学生自己认识、思考基础上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清晰,认识也会越来越明确。理解的过程正是锻炼思维力的过程,学生思维力的提高也是从侧面推动了其创新思维过程的缜密性。
三、班级授课制知识目标的统一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中,班级授课制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体制中,从目标到结果,从过程到实践,所有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这种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抹杀了部分学生的思维个性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造成思维训练的僵化,进入“学而不思则罔”的恶性循环。
新课改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个过程正是发散思维、定向思维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期。因为,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创新的体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决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特定程式的引导下程序化、统一化。
四、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学习
英语教学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也有知识传授的任务。知识的传授可以采取许多方法,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达到相应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知识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个性特点的差异之间的矛盾。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知识获得与能力提高,大多具有语言的情境性。所以,再现这种情境,将学生置身其中,让其主动参与、主动学说,从而日渐口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这比任何一种被动的教与学都有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并由此将相关的知识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强大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运用好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体现创新、为创新提供平台,这是教育者完成教育任务的核心工作。让我们提倡创新、运用创新,为创新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