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莲(萧县教师进修学校安徽萧县235200)
【摘要】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课程领导力表现在对课程的理解力、课程的开发力、课程实施的规划力及课程文化的构建力等方面。校长应从提高课程专业素养、建立共同愿景、选择课改策略、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及统筹外部支持系统等方面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Presidentprofessiondevelopmentofnewmission——Promote"courseleadershipdint"
WangXue-lian
【Abstract】Inthepresident'smanyjobandabilityrequest,tocourseofleadershipthedintshouldbethepresident'sinitialability.Thecourseleadershipdintperformanceattocourseofapprehension,courseofdevelopmentdint,courseimplementofprogrammingsetupofdintandcourseculturedintetc..Presidentshouldfromexaltationcourseprofessioncultivatedmanners,establishmentcommonvision,choicethelessonchangestrategy,organizationcooperationofteacher'steamandorchestrationexteriorsupportsystem'setc.continuouslypromoteacourseleadershipdint,pushforwardcoursereform.
【Keywords】President;Courseleadershipdint;Promote;Strategy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有引起学校层面的变化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意义。而在学校层面的改革中,教师无疑是不可替代的主角——是他们把新课程落实到课堂进而推向学生,教师的课程角色因此受到普遍关注。
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对于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决定意义。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潜力和特质。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课程领导力”?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进而高绩效地推进课程改革,进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呢?
1.解析课程领导力
1.1领导。在我们的习惯中,领导是管理者,校长培训时也大都从管理的角度学习以提高管理水平。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交叉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理想情况下,管理者同时就是领导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领导是决策,管理是执行。领导者决定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做事正确。领导力第一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也曾说过:“管理者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与能量”。领导通常关注意义和价值;关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激励与发展。”于是,领导逐渐从管理中分化出来,得到长足发展。
领导,可理解为一种指挥群众活动的行为。它通过领导者或领导团体所持有的权力、人格魅力、专业素养等对群体产生引领作用,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1.2领导力。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人格魅力(道):品德、学历、社会影响力、公众认可度等(个人素质)
行政魅力(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学习培训)
业务能力(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
1.3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在实施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带动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贯穿于课程的设计、决策、实施、评价的全过程。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学校有什么水平的课程领导力就有什么水准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课程领导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课程的理解力:对课程的理解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
例如: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狭义:指教学内容。如教科书、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表上的各学科。
广义: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学科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载体。
课程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的主要任务: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本次课改将培养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组织、管理)纳入课改的整体构架,是国家意志体现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作为校长要敏感于这一积极的变化,对此要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忠实、规范、扎实地加以贯彻和实施。这是一种庄严的使命,并非一种盲目的顺从。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即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上。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时空。不同地域、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它强调的是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3.2课程的开发力:主要指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开发。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有方向而无具体操作政策”的状态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作为建构者力量还相对薄弱,但一所学校特色更多地体现在校本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这要求校长要有开阔的课程视野,超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随时赋予某种事物的课程价值意义,真正做到“生活处处有课程、一言一行皆教育”,践行“无处不课程、无人不课程、无事不课程”的课程行为。
1.3.3课程实施的规划力:对课程内涵有了准确的理解,课程资源有了充分的开发,课程实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才能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长远、超前的规划。在这个规划过程中,校长应是总设计师,从目标到内容、方式最后到评价,更要提前有明晰的规划。只有规划好,在实施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漫无边际的失控局面。
1.3.4课程文化的构建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公平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也即将颁布。在这样一个“教育改革年”里,明晰发展的走势,找到发展的具体路径应是作为所有学校领导者的校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怎样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即“特色学校建设”。而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形成需要艰辛的沉淀和积累,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
2.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若干策略
作为一名老师,他可以只关心自己任教的学科和班级,尽自己所能地上好课,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够了。但作为一名校长,必须从宏观上整体上去关心学校的发展,所以,当改革面临困难,出现问题时,校长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为学校的生存和声誉而忧虑着、奔忙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组织与功能日益复杂,校长的职责也越来越大,人们对校长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在领导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校长承受着上级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多重期望和监督,也承担着改革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排除这些压力和风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关键。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个人特质和领导风格,学校的基础条件和办学传统各不相同,没有一个通用的操作模式,也不可能列举一张无所不通的行动清单。实际上,课改以来,很多校长已在课程领导意义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少话题已众所周知并有相当深刻的理解,这里仅就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2.1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校长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目标的重任,必然应走在新课改的前列。由于认识、政策、教材、措施、模式等均是在实施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并没有一次性的成熟的设定模式。因此,校长一定要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宏观上对课程系统思考、整体把握,不断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微观上,对教学作具体的指导,从而使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
2.2建立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构建课程规划。对学校课程发展愿景的展望是课改的逻辑起点,也是课程领导力的切入点。
共同愿景是学校成员心目中学校课程可预见的未来图像,是课改追求的方向和要达成的目标,这种愿景既有对课程整体的理性思考,也有每一具体方面的结果预设。
愿景的塑造需要加入校长本身的远见和智慧,但愿景不是校长一人的,无法由校长单独制定,应集思广益、对话讨论,不断修正完善,共同创建,共同为实现愿景付出努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切实可行的课程规划。
2.3选择课程改革的推行策略。怎样贯彻落实愿景规划?怎样推行课改?瓶颈在哪里?怎样突破?这些都涉及到课改推行策略。这是课程领导力的关键。
课改以来,虽制定了各种计划,推行了各项改革措施,有些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框架。但课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对措施不断调整才能使课改不断走向深入。
如:面对影响课改方向的主要问题,校长要善于和教师一起对课程做出抉择。决定哪些是核心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优先要做的,哪些是值得继续做的,哪些是应该进一步改善的,哪些是有必要重新开始的,哪些是没有价值可以不做的,等等。都需要课程领导者用智慧和勇气审慎地判断与决策。
高目标、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求实在、循序渐进,使改革贴进学校的最近发展区。这是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行策略。
2.4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教学主要靠教师来落实。因此,优秀的合作的教师团队是课改走向深入的立足点。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获得信息、更新知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校本教研、自我反思等等。
2.5统筹外部支持系统。想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最大化,除了尽可能地凝聚校内力量,减少内部阻力,还要尽可能地消除外部阻力,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
2.5.1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全面性、一致性的支持。
2.5.2处理好上级行政部门对课程实施的共性要求和学校个性发展的关系。
2.5.3和社会家长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处于课程变革之风口浪尖的校长绝不能充当变革路上的独行侠。一如骑着瘦马,拿着长予与风车搏斗的唐吉诃德,孤独地走在课程变革之路上的学校必然遭遇失败。
在教育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由重数量转到重质量,高质量的办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成为新时期的需求。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增强领导意识,对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有深刻地理解,突破困难和压力,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发挥课程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必将把学校建设成为令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理想学校!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2-10-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