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摘要: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并不能只局限于在这小小的课堂和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应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孩子们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经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是课堂给予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这么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的教学内容总在小小的课本上打转转。怎样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怎样从这小小的课本上去理解真实的数学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给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
一、让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但要抓紧课堂宝贵的四十分钟,还应该充分挖掘孩子们在课外的教学资源。笔者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在课堂上先教给孩子们初步认识厘米和简单的用直尺量物体的方法,课后布置孩子们回去用尺子去量一量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的长度,例如自己的身高、手臂的长度、腿的长度等等,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体数字名片”。孩子们带着这个操作性很强的作业回到家中,完成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们学习的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他们第二天在数学课上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家中的这段时间是如何兴致勃勃地学习的。有的孩子说:“我量了我身体的许多部位,我的身高是135厘米,量的时候先用我的小尺子,量起来很不方便,所以用了爸爸工具箱中卷尺,他把卷尺一拉,从我的脚跟一直量到头顶,再看看卷尺上的刻度,很快就量出我的身高了。”有的孩子说:“我想量我的腰围,可是用我的小直尺,总是量不准,后来我想到妈妈平时做衣服的软皮尺,用软皮尺在腰上围了一圈,自然地放松身体,在看看皮尺的开头和哪个刻度重合,那就是我的腰围了。”这时,又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说:“我用直尺也可以量腰围,不过我自己量的是脖子一圈的长度。”这个发现让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他接着边说边演示:我用一根绳子,围着脖子绕一圈,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给这一圈结尾的地方作好记号,然后再用直尺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知道脖子一圈有多长了。大家听完他的汇报,不由地为他度量的好方法鼓起掌来……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笔者只教给学生一般的度量方法,让他们带着任务回到家里,把课堂里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里边实践边探索,相信在这样充足的时间里,学生学习到知识会更有效、更实用。
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室内扩大到室外
在小小的课堂中,孩子们的学习空间是固定的,可是有时候这样的空间是无法满足孩子学习的需求的。笔者教学四年级数学中《土地面积单位》一课时,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发现:土地面积的大小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城市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土地面积的知识,如果就在课堂上简单地传授这部分知识,一定会像在沙上建房子,因为没有牢固的根基而最终倒塌。于是我决定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室内扩大到室外,让他们真正去体会土地面积的大小,在实践中做数学、学数学。在课堂上笔者让孩子们初步认识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然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认领一块土地,先设计好自己的测量方案,其中包括:测量工具、测量土地面积使用的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然后再进行具体测量,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测量方案不合理,可以及时进行修改。孩子在一次次的测量中,学会了在测量土地面积的时候,应该如果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如果想测量地准一些,应该选择怎样的测量方法?是用步测、目测、还是用卷尺测量等等。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孩子们在广阔的实践空间里发现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解决的。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期间,恰逢学校组织春游——到小平小道踏青。笔者抓住这个好机会,在用完中餐后,寻找到一大片空地,组织大家测量出1公顷大的土地。孩子们用自己带的绳子和卷尺,测量出长100米,作为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并作好记号,然后用自己带的绳子一根根接起来,拉出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他们看到自己测量出的面积为1公顷的土地时,成功感、自豪感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他们的笑脸一一流露出来。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后来的课堂汇报中,还有孩子因为这次课外实践操作,还设计出自己的测量工具,他说:用一个周长为1米的木轮,把木轮的中心用钉子固定在一根长棍上,让它可以自主的转动,然后就可以用它来测量土地的边长。测量时,只要看它转了几圈,就知道是多少米了。这样,测量边长时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了。这样的奇思妙想就在他碰到的测量困难中产生了。有时候我们总是说孩子的思维有固定的模式,不会灵活地思考问题,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有具体操作,有细心计算,不但体会到测量过程的辛劳,也尝到收获的快乐。从他们质朴地汇报中,笔者真正地感受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课本扩展到网络以及社会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如何将学习内容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获取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学第十册《数字与编码》一课时,如果将教学内容只局限在课本上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很苍白。在课前,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有的小组调查身份证的编码,有的小组调查车牌号码的编码,有的小组调查邮政编码,还有的调查门牌号码。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有询问父母的,有询问有关部门的,还有上网搜索和查找的等等。
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知识收集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孩子们在汇报中,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展示,学生从网络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真正打开了教学内容的广阔空间。
新课程下的教学时空是广阔而且是丰富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具有这样深远的眼光,更要以新课标中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不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发展“大教学观”,这样才能在广阔的教学时空下,生成更新颖的教学策略,收获更丰硕的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邮政编码: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