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云南省鲁甸县中医院657100)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421-02
【关键词】慢性体表溃疡中医药疗法消疮散
笔者自制中药“消疮散”外用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病56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9-73岁。发病原因:外伤性24例,手术后感染12例,化脓感染8例,褥疮3例,烫伤9例。发病部位:下肢34例,上肢10例,躯干8例,头部例。发病时间:4-8周35例,12-18周16例,20周以上5例。溃疡面积:最大4×3cm,最小2×2.5cm。治疗次数:4-12次,平均8次。
2治疗方法
消疮散组成:黄芪、蜈蚣、白芷、黄柏各等分,冰片适量。将上述各药剂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加入冰片混合均匀后,置瓶内封存备用。用时先将疮面洗净(用1%双氧水,0.9%生理盐水),视其范围大小,将消疮散均匀地撒在创面上,隔日更换一次。
3治疗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溃疡疮面完全愈合,无渗液及水泡,未复发;好转:溃疡面积明显缩小,肉芽组织新鲜无水肿,分泌物减少,溃疡面积结痂后反复破溃;无效:溃疡面积无缩小,肉芽组织不新鲜,分泌物较多者。
3.2治疗结果治愈46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为94.3%。
4典型病例
张××,男,9岁,2006年3月14日就诊。患者于2006年3月4日被开水烫伤右下肢,局部激烈疼痛、起泡,经用碘伏凡士林纱布外敷10天后,部分Ⅰ°、浅Ⅱ°烫伤基本愈合,但仍有二处(右大腿伸侧约3×4公分,右小腿内侧约4×4公分)Ⅲ°深度烫伤未愈,脓腐较少,肉芽组织不鲜。改用消疮散外敷12天后腐脱新生而愈。
5体会
慢性体表溃疡乃外科之常见病,其病因颇多,而发病机理一般多由湿出流注,瘀血凝滞,脉络阻隔,气血失于通畅,营气不从,不能营养肌肤,使创面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增生,甚至坏死,既溃之后,易感外邪,以致血肉腐败,各处均可发生,而以血脉虚少,肉薄之下肢为多见。而本病又往往因失治或误治而致病程缠绵,久治难愈。起临床表现为,初起局部皮肤潮红,继而瘀紫,渐渐破溃糜烂,腐不易脱,浓血,滋水淋漓不尽,或反复发作,溃疡加深,范围扩大或肉芽组织色淡不鲜,新生不速,缠绵不敛,并变症多端。故临床运用本方外治慢性溃疡,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腐生新,解毒收敛,并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缺氧状况,去除腐败脓血及感染源,增强代谢产物的吸收,减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营养疮面,保持创面干燥,促进溃疡面愈合。
消疮散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止痛作用,方中蜈蚣咸温入肝经,善搜通络,走窜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肿瘤止疼,抗真菌作用,如《玉秋药解》云“拔脓消肿”,《外科正宗》中认为蜈蚣有“去风毒,化瘀腐”之功,合白芷、冰片以增强清热消肿,祛腐生肌之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排脓止痛,托毒生肌之功,《本经》有“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之论述,《本草备要》则有:“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伍以黄柏加强滋阴降火,解毒敛湿之力,可减轻局部水肿,促进皮下渗血之吸收,有利于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从而加快皮肤溃疡面的愈合,所以,临床运用本方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