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830054;2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急诊室护士60例,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其性别、工龄、年龄、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教育水平、沟通能力、法律意识等方面资料,进行风险单因素分析统计,后行Logo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行Logostic回归分析,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相关风险因素(P<0.05);年龄、法律意识、性别为无关因素。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培养人文情怀、建立风险管理监察和评估制度等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护理过程中患者所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常造成护理纠纷和投诉,尤其急诊科更是护理风险的高发地[1],如何正确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临床的风险发生率便成为了临床护理的关注焦点。笔者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5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5±5.6)岁;工龄2~22年,平均(12.6±8.6)年。选择标准为:急诊室工作时间满1年者;知情后同意纳入本次研究者。
1.2分析方法
选用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评分,并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归纳之前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后对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总结的相关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
1.3因素筛选指标
年龄≤35岁为低龄,年龄>35岁为高龄;护校毕业为低等教育程度,中专毕业为中等教育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为高等教育程度;1年以内接受过风险教育者为有,反之则为无;依据去年年末考核结果评定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级;通过问卷考核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年龄高低、教育水平高中低、技术水平高中低、法律意识强弱、风险教育有无、沟通能力强弱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
①急诊科护理队伍常偏年轻化和工作经验缺乏,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病情,且部分危急患者则因为操作失误或观察疏忽而错过最佳抢救实际,进而增加风险发生率[2]。教育水平作为相关风险因素与技术水平差异也有显著的关系。②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护理文书的写作缺乏规范性,急诊记录事后补记不及时等均造成了护理文书等重要的书面材料缺乏,为日后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带来了阻碍,为后果最恶劣的风险因素。虽然在本次研究中,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无关因素,其意义也不可忽略。③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全面的健康宣讲、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无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处理、化解危机,导致矛盾激化,沟通无效约占矛盾恶化的80%以上[3]。④少数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感和基本的同情心,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4]。⑤部分护理人员违反常规操作流程,如护送危急患者检查、转科、输液、用药等工作的失误。
3.2风险管理措施
①强化理论知识教育,定期组织学习急诊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考核临床护理水平;②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制定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患于未然;③建立相关组织成员对上述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实施效果进行监察和评估,以便之后的临床推广;④院方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机会,强化风险危机意识和风险处理准则,降低风险发生率;⑤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情怀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率,将医疗矛盾最小化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培养人文情怀、建立风险管理监察和评估制度等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唐翠秀,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46.
[2]郭丽霞,曾华志,梁珏,等.门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临床护理,2011,3(6):527-528.
[3]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89-90.
[4]王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5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