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奕恋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江水学校36244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及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苦柚》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表演的特点,揭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这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表演,大家想表演吗?”同学们都说:“想”。我接着说:“只要大家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熟记语言和动作,大家都能表演的,你们试试吧!”学生兴趣盎然,为了能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他们迫不及待想了解课文内容。这样一导入新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二、时间——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
例如,教学伊始,应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其次,老师提出问题后,也要给学生再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弄清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应从哪几方面去考虑;再次,要给学生自读课文反思的时间,以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考虑适当减少“教”的课时量,每周增加一节自主学习课,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加强知识积累。
三、空间——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的、广泛的思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例如,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名学生答对了,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还要试着让另一位学生说说看,特别是让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试一试;如果学生答不上来,那么教师应该先“导”再给学生时间思考,然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这样,就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方式——自主学习的纽带
1.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点也不尽一致,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并通过旧知识联系迁移到新知识,就能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如教《荷花》一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体现荷花美的段落,自主读、画、找、朗读,体会荷花的美。
2.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权。
学生是有独立性的人,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如一位教师教学《瀑布》一文,在“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环节时,是这样导读的:“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学,能用自己语言描绘诗句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瀑布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乐于参与学习过程。
3.给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评价,语言是儿童化的,情感是亲切的,思维水准差不多。他们的评价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但常常是实事求是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常常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也是个体认知的一种开发。
比如,学生们听别人的朗读,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学生们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么读。应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惊弓之鸟》一课,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学生能说出读出魏王前后语气从怀疑到吃惊的变化,也从中认识到更羸本事大名不虚传,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也就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实践证明,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并自己讨论解决。长期坚持,学生会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