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桥(合江县实录乡初级中学校四川合江646200)
【摘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挣钱是第一位的任务,在农村,不少家庭或父或母或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或经商,把孩子留守在家或托付在亲朋好友家。这样出现了一大批或个性孤僻、偏激,或行为放荡、习惯不良、学习不积极、生活无人细心照料、学习无人悉心关心、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的“留守生”。面对这一层学生,学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才能使他们更积极、健康、向上发展?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留守生;行为特征;学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国民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历史任务,涉及千家万户和亿万子孙后代利益,事关民族兴衰。然而,近年来,由于乡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也为了挣钱供孩子上好学,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他们很多是学生的父母),留下孩子在家读书。有的孩子单独在家,平时住校,周末回家。有的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代管。我们把这部分父母均在外或父或母在外而被留在家乡读书的孩子,叫“留守生”。据笔者调查,我校近八成的学生属于“留守生”,其他乡镇中学留守学生也不少。“留守生”的出现及大量增加,是市场经济冲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但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许多教师深深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尤其是“留守生”的教育更难。因此,“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分析“留守生”的行为特征以及研究“留守生”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实践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由于“留守生”所处的特殊家庭环境,加之社会的影响,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在情感上、心理上存在不少障碍,不少人在行为、性格上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个性孤僻、偏激、脾气古怪、他们离群索居、少言寡语,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他们不愿与老师、同学、他人交往,遇事爱专牛角尖,常常暗自伤怀;一些学生行为放荡、任性、为所欲为、天马横空、容易冲动,不遵守组织纪律,常常破坏公物、爱弄他人、甚至打人、骂人,个别学生还出现与代管者对立矛盾的情况;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或偷偷吸烟喝酒、或零食不断、部分学生大手大脚,用钱随意,至四处借钱欠帐,寅吃卯粮;有的参与打牌甚至赌博、有的偷看不健康书籍、影视、或不爱卫生、或喜欢窥视他人秘密,有的盲目崇拜…..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对学习、对自己前程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得过且过,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留守生”的种种异常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外出,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是在情感上学生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交流。学生远离父母,孩子一年甚至数年才能和爸爸、妈妈见面,感情上的失落不可避免,所以容易形成孤僻、偏激、离群索居、少言寡语,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内向的甚至怪异的性格,他们甚至经不起任何挫折;二是行为上缺乏有效的管束。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亲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对孩子不敢管、不想过多管或管不住,所以孩子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三是远在他乡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无法对自己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教育观念中有一种“补偿”思想,因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不假思索地尽量满足,使部分孩子形成了乱花钱、生活攀比、不思学习、随意、怕苦怕累、乃至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等不良习惯。四是教育方式不当。“留守生”隔代抚养或托付他人代管,受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代管人与孩子在心灵上难于沟通,代管人往往只一味溺爱孩子,往往只注重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忽略对孩子在各方面的辅导和监督,忽略养成性教育,这往往让孩子形成贪玩好耍、长期懒惰、懒散、不想学习、不想上进;有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打骂,加重了孩子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障碍,孩子给代管人出现隔阂甚至矛盾,这给孩子造成压抑进而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农村学校怎样才能加强对“留守生”的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第一、学校及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平时加强学习,要不断分析研究近些年来出现的留守生问题及教育对策;第二、学校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要及时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对“留守生”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外务工的地点、联系方式、学生是由谁代管、代管人的文化程度、他们是怎样教育学生、怎样支付学生生活费、支付的零花钱有多少等家庭情况,这些,老师最好给班上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教育的针对性。第三、学校的教师要与“留守生”多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教师要常常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交朋友,在学习、生活上更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多给他们的温暖,以弥补他们因父母外出而缺少的关爱。第四、学校的教师要帮助“留守生”广交朋友。在班上要有意识地将他们与班上的优秀学生安排为同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给他们创造大胆展示的机会,培养其互助的品质,让他们体会到班级的温暖,以友情弥补亲情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要晓之以理。教师要给他们讲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及目的,让他们体会到其父母的良苦用心,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六、教师要时常与“留守生”在外务工的家长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一方面要与他们的监护人经常联系,及时给他们讲清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孩子的正当需求,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方法,要求他们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共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二是要采取信件或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孩子父母的直接联系,要求他们加强对孩子在各方面的约束,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第七、教师要注意观察,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发现,积极疏导,及时消除“留守生”的心理障碍。第八、学校应该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内外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得到的启迪和事实证明的结论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内外环境,不仅对“留守生”、而且对普通学生成长都是有大大的好处。
总之,“留守生”的教育难,但又是当前农村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认真把握教育的基本原则,注重细心地调查研究,把满腔的爱倾注在“留守生”身上,积极认真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会把“留守生”教育好,就一定会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且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