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课前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摘要:纵观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尽管在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课前自主学习这一方面仍缺乏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对语文课前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前;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刘子杰,任教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转变,而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向由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转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世纪对新型人才的呼唤,都促使教师重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自主学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自学”,它需要教师的调动、组织与引导,也需要教师将自主学习的相关策略教授给学生,尤其在初认知方面,更离不开教师的关心与指导。
纵观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尽管在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课前自主学习这一方面仍缺乏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城头中学校区偏僻,是一所发展中的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教师仍在坚定不移地推行新课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提出几点关于初中课前语文自主学习的思考以及改进的策略。
一、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前自主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要明确
1.教师要成为学习者,同学生一起参与预习实践研究与预习活动
在新课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2.教师要成为引导者,激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本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
笔者在一次题为《校园一角》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试验,把全班平均分为两组,这两组学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成绩上都是旗鼓相当。笔者首先对一组进行了常规的作文教学,即首先审题分析,其次编写提纲,最后课堂作文。随后,笔者又对另外一组进行了增加课前自主学习环节的作文教学,为了避免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头痛脚发麻”,笔者提前一天让学生用相机把校园景色记录下来,同时又请他们摘抄了一些有关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在第二天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的第一步骤中仍不提“写作文”三个字,而是引导同学介绍自己拍摄的照片,分析自己摘抄好的词佳句的优秀之处。随后,再展示作文题,开始实施常规的作文教学步骤。因为,第二组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进行了写作前充分的准备,他们对校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切实地了解了一些写作技巧。所以,他们在写作中少了些恐惧,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些。最后,笔者将两组的作文进行了比较展示,让同学通过实例意识到课前自主学习的益处,从而激发他们课前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渗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之前,笔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先请学生阅读了一个有关于“李白”名字的趣味文言小故事,有趣的故事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才华,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总之,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意识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树立强烈的课前自主学习意识。
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
1.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够有效实施学习活动这种高度的自我组织性,即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去组织安排整个学习活动。学生也能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实现学习上的自我消化,即将来自教师和书本的有关知识信息,经过自己的感知、记忆、理解、应用等环节,逐步内化合成自己的经验能力的过程。还能实现学习上的自我调控,即根据学习情况有效的调整学习目标,修正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方式,以确保学习有效的进行。
2.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创造性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1)在预习中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在预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请学生预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笔者就把“曲径通幽处”和“竹径通幽处”两种不同的版本请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思考等方式探究哪一个版本最能体现诗歌的意境。从古到今都无法形成的定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自然而然地做起了探究工作,他们在查阅各种资料后形成了自己的独创性见解,颇有一番挑战古人的雄心。
(2)采用个性化的预习方式,选取个性化的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同样,课前自主学习的要求也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特长,最得心应手的课前自主学习方式,教师不必做硬性规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课文、一个专题、一本名著的学习,学生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成功的课前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接受新知、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充分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他会带着问题参与讨论,他的思路会更加拓展,记忆效果会更加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2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