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凸显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走出误区凸显实效

陈琼瑶

——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陈琼瑶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启初小学362235

课程加大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教育力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在估算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困惑,从而发生了一些处理不当的现象,走入了估算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善于精算,缺乏“估”的意识。如在第三册《加减法的估算》一开始,老师先创设一个“到文具店买笔”的情景。接着提问:“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100元够吗?你是怎样想的?”题目一出来,部分口算速度较快的学生,等不及老师要求估算,就说出了准确得数71。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务必”让学生选择估算,于是,老师接着提问:哪些小朋友能不用准确计算也知道100元够呢?在老师的急切“请求”下:“我把19当成20,52当成50,20+50=70……”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自信,但老师还是热情地表扬了他。

【反思】学生混淆了估算与精算的内涵,强化了答案准确性的意义。由于先前学习精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学生在不理解估算意义的情况下,精算与估算在此就形成了强烈反差,再加上学生缺乏估算经验,又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算后再估算。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误区二:以猜为主,缺乏“估”的方法。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老师笑着对学生们说:“老师手里有一些小棒,请大家猜一猜、估一估,大概有多少根?

“20根”一位学生说。“不对,比20根多。”老师说。“50根”另一个女孩猜测到。“错了,比50少。”老师说。“32根”。“少了”。“38根”。“多了”。“35根”。“对了”,老师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同学真厉害!猜得这么准!”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

【反思】学生估计得非常开放,气氛也很热烈,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此估算非彼估算”。教学是在师生“一猜一答”中进行的,答案最终在逐次缩小的区间中被“估”出来。整个过程,学生显得随心所欲,所能体现的数学思维仅仅是数的大小比较,并未以某一捆小棒为标准进行估算,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估算”。

误区三:估算题一定是求近似数(大约)计算,缺乏“估”的意义性。如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道题:“先估算,再在○里填上>、<或=。46+38○9070-29○40”。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生甲:我用估算,46看作50,38看作40,50+40不是等于90。所以用“=”。话没说完,旁边的乙接过他的话就说:“这题用估算就会错的!老师不是说了吗,这样的题要精确计算,然后再比较。我就是精确计算的,46+38=84,所以用“<”。老师带鼓掌。

【反思】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把估算理解为近似计算,认为只要把原数看作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计算出结果就是估算,比如“46+38”只要先把加数看作整十数50、40,再把整十数相加,所以估算结果即90。

算出近似答案的过程就是估算的全过程吗?显然不是。这种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固定的运算程序,得出结果的“估算”,不仅不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而且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有悖于“人人学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现象四:只在“估算”中“估算”,缺乏“估”的整体性。很多老师只在教材的“××的估算”那一章、那一节中出现估算。一个学期上一、两节估算课,做十来道估算题,怎能让学生达到自觉用估算的境地呢?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估算机会,做到运用估算经常化。

【反思】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只在‘估算’中‘估算’”的误区,将估算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与挖掘一切估算的资源,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多样化的问题,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估算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估算,自觉地用估算。

误区五:策略单一,只重视估算结果。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例如:如北师大版第五册《住新房》,本节课开始是要求学生用估算的方法估算这栋房子一共能多少户人?只要求学生会把因数中任意的两位数或两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就行了。单从计算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答案:

①12≈10,14×10=140,带140户。②14≈10,12×10=120,带120户。

③12≈10,14≈10,10×10=100,带100户。④12≈10,14≈15,10×15=150,带150户。

【反思】学生能很快用四舍五入进行估算,并用估算结果判断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从学生的解答方案来看,他们只是机械地套用“四舍五入”的求近似数方法进行估算,缺少了估算的实践眼光,就背离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数学课程目标。

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和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走出教学上的误区,追求“为解决问题而估算”的境界,凸显估算的“实效性”特点,使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育宗旨。努力挖掘估算教材,积极搭建估算平台,让学生自觉养成估算意识,合理选择估算策略,凸显估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