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大学生抑郁症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98例大学生抑郁症临床分析

关德海

关德海(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125100)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23-02

【摘要】通过对98例大学生抑郁症逐一登记填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米尔顿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提高人们对特殊群体抑郁症的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诱因最多见于学习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睡眠障碍、自杀念头明显。但给予适当治疗效果明显,愈后效果较好。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疗效评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据WHO估计,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因素,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WHO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调查认为,到2020年抑郁症造成的功能残疾患者人数将上升到第二位。本文分析98例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其关注度,从而减少各方面损失。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用我校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学生)患者共计98例。均在精神专科医院确诊,符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7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3分,其中男性52人,女性46人,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1±1.88岁),文化程度:本科生69人,硕士24人,博士生5人。全部患者均除外躯体疾患,无酒精及药物滥用。

1.2方法

1.2.198例患者逐一登记填表,内容包括诱因、诊治经过,主要症状,服药态度,药物及疗效。

1.2.2对上述内容给予分析、归纳,对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末进行HAND、CGI评分,按减分率≥75%痊愈,50%≤减分率≤75%为显著进步,25%≤减分率≤50%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痊愈加显著进步为有效。

1.2.3对上述资源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98例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分别为学习压力大占64.3%(63/98),失恋占15.3%(15/98),人际关系紧张占14.3%(14/98),其它6.1%(6/98)。首诊去向分别为精神科37%(36/98),内科28%(27/98),神经科23%(23/98),中医科12%(12/98)。临床主要症状分别为睡眠障碍69%(68/98),学习能力下降66(65/98),自杀念头56%(55/98)。用药给予百忧解或盐酸帕罗西汀(20毫克每日一次),第一周末有效率为8%,HAMD总分从(30.18±2.6)分降至(28.8±3.4),CGI总分从(6.1±0.6)分降至(5.8±0.7),第6周末,有效率为85%,HAMD总分降至(17.6±3.4),CGI总分降至(3.3±0.8)分。

3.讨论

3.1大学生抑郁症首要诱因为学习压力大。本资料显示约占64%。大学生为一特殊群体,有其诸多特点。性格因素多为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突出。他们在进入高校以前,生活一帆风顺,周围多为赞扬声。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特别是北大学生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成长过程中多缺乏挫折教育。一旦进入名校后,学习任务更繁重,竞争更激烈,逐渐失去他们中学时代拥有的出类拔萃的优越感,心理失衡,同时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自卑心理,发展至悲观、失望、厌学,诱发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发生。

3.2大学生抑郁症首诊科室最多选择精神科,本资料显示占37%,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19.1%,原因与大学生人群文化层次高,对抑郁症的认知力较高有关。由于大学生文化背景特殊,摄取新知识渠道广泛,他们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抑郁症的认知力较高,且有较好的从医性。

3.3大学生抑郁症临床表现睡眠障碍、学习能力下降与文献记载基本符合。但自杀念头数据明显高于文献报道32.1[4]。198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15-35岁年龄组已成为我国自杀死亡的主要群体,其自杀比例高达自杀人数的40%以上[5]。大学生年轻,生活阅历浅,感情脆弱。他们在面对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或困惑时,不能成功提取有用的记忆,不能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正性生活事件,看不到希望,从而滋生悲观、绝望的生活态度,更易出现自杀行为或念头。

大学生抑郁症治疗效果明显,愈届佳。大学生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天资聪颖,感悟力较高,对抑郁症认知力较强,治疗依从性好,给予适当药物及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明显。从表中我们发现对98例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汉米尔顿疗效评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于第一周末及第二周末临床疗效不明显,P值均大于0.05,提示差异无显著性。但第三周末及第四周末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值均小于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人们及时、规律治疗尤为重要。

4.对策

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全良好的现代人格。

4.2开设心理门诊,提供心理咨询,开设精神专科门诊,治疗精神疾病。

4.3增设年级心理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心理不良倾向苗头,正确引导、治疗,从而减少抑郁症的发病人数。

4.4普及抑郁症知识,举办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总之,大学生抑郁症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是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斌,卢小勇等.江西省抑郁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4,242.

[2]陈远岭,张大千等.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谁知初探,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166.

[3]吴菲,王蒙.68例抑郁症诊治过程分析,中国校医杂志,2004,6(3):273.

[4]郭利生.浅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2.6.

[5]叶俊生.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及其干预和预防,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