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方法重在培养能力

/ 1

改革教学方法重在培养能力

张文丽王颖

张文丽王颖(内蒙古包头卫校普通科内蒙古包头010059)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368-02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学方法的优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大脑中创造出新形象、新设想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是只靠现成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是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再创造。

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关键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身应具有创造性素质,在教学中营造思维训练,激发想象力的良好氛围,注重人格教育和情商开发,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参与思维训练的内在动力。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讲授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与实践相联系,多举一些有关的例子。这样,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不至于感到乏味、枯燥。比如,我们在讲授一些基础课程时,一是通过介绍发展史及在该学科中有作为的人的光辉事迹,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通过讲解典故或趣味问题,调动学习兴趣;三是通过介绍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升华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感觉,从而认真学习,培养理论系实际的能力。

3教师少讲,学生多练

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上有所谓“灌输”论,认为价值观、知识、技能教都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灌输”的结果。实际上,人对价值观、知识、技能的接受,相当于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个过程应当是主观与客观、接受与消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知识的吸取上,人如果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那么知识就会成为“死知识”,而失去它的应有作用。不但在知识上如此,在价值观问题上,人们如果只能背诵名言,没有自己的体验和实践,那么这样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不开花、不结果的东西。因此,我们应当强调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的大学普遍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讲授是必要的,但尤其应突出在学生多练上,如果不练,即使下去把所学的内容都看懂了,但当作题或实际操作时,又不知其所以然了。因此在教学上,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内在动力是必要的。激发想象力是一种思维训练,必须淡化讲授,突出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以往的计划经济的社会氛围和“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生普遍对开动脑筋自由想象、主动发挥、独立思考不适应,不习惯,多数学生不敢冲破头脑的“禁区”去“异想天开”,这就无法形成有创见的思维成果。思维训练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全面爱吃投入的兴趣,把一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我讲你听的输入式变成提问回答、以疑激思的激发式。

4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为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精神,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掌握一套大学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学生刚入学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总习惯于中学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不会课前预见,盲目听课不会记笔记,不重视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善于对章节的总结等,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转变这种教学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通过预习,逐步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听起课来就能抓住要点,提高听课效率。其次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讲课不要把一切都给学生“嚼烂”,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要有选择地讲清重点、难点,把学生能解决的知识上的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读书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发展的好方法。再次是培养学生查找参考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刚入学的一年级大学生,不会查找图书目录卡,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安排“大学生与图书馆”、“文献检索”等讲座。平时结合教学,介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读书笔记写法等,逐步培养学生无师自通更新知识的能力。

5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

教学得法,才能使学生开窍生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素质教育是必然的。素质教育是宽松教育,它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在喜欢做而不能做的事情上努力奋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应是向教育者开放,满足所有求学者的一种教育体系,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系,针对所学者不同特点实施教学,因材施教。它不是用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格式去要求所有的人,抹煞人的个性。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有如“伯乐相马”一样,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伯乐那样的慧眼,能识千里马,另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能培养千里马,使人的特长和智力得到更大更充分的发挥。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等目标的完整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出击型,自觉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