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摘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如何提高电力设备及设施应急抢修能力,保障电力的供应,是检验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那么,配网故障抢修就自然成为配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影响某供电所配网抢修效率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抢修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及抢修管理的每个阶段,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达到提高配网抢修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策略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电的依赖越来越强。如何提高电力设备及设施应急抢修能力,保障电力的供应,是检验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那么,配网故障抢修就自然成为配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网管理中,及时、有效并科学的抢修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配电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持。而提高配网抢修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种专业,多个单位及多种因素等,每个环节都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不可出差错,一旦发生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配网抢修的效率。
1提高应急抢修人员技能水平
应急抢修人员是配网故障抢修的基础,只有工作人员的技术到位,技能水平达标,才能确保抢修的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抢修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抢修人员技能普考,提高抢修工作业务水平,根据不同技能水平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故障分析、案例学习及经验总结,并根据人员技能素质水平合理安排抢修工作。
2建立流程、预案、联动机制
2.1优化配网故障抢修业务流程
流程贯穿于抢修管理的全过程,梳理并优化抢修管理、物资配送等方面的流程,可使抢修各环节高效、顺畅的运转。
2.2制定配网故障抢修预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是制定典型抢修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规范作业时间定额,提高故障抢修工作效率;二是利用及时更新的单线图和电气联络图,针对每条线路现状编制转(互)供电方案,实现“一线一册”;三是开展配电线路事故预想工作,针对每条线路现状,分析查找线路容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四是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提高急修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2.3制定配网故障抢修联动机制
制定配网故障抢修联动机制是抢修过程的环节之一。制定联动机制有利于结合社会和整个单位的力量和资源,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加快联动的响应速度,提高抢修的效率。明确应急抢修班组工作职责,界定外委抢修工程的业务界面。工序简单、工程量小的抢修工作由应急抢修人员处理,而工程量大、技术复杂的大型故障抢修工作可由外委单位集中施工力量进行处理。
3抢修生命周期
按照故障抢修的处理流程,将故障抢修分解为“到达现场、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物资到位、现场施工”五个环节,并称此五个环节为“抢修生命周期”。要提高抢修效率,缩短抢修时间,应从抢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入手,找准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1加快应急抢修人员到场速度,减少到达现场时间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某供电所中压故障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9.11分钟,低压故障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6.96分钟,已满足“城区范围不超过45分钟,农村地区不超过90分钟,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不超过2小时”的服务承诺时限要求。但在抢修生命周期的五个环节中,到达现场的时间约占整个生命周期的30.68%-38.21%,因此,需减少应急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可以利用“3S”技术,减少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将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相结合,迅速采集故障现场的环境信息,为应急抢修人员提供到达现场的最佳路径,减少应急抢修人员在路途中耗费的时间。
3.2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快速查找故障点
低压故障引起停电范围小,应急抢修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通过走访报修客户及周边群众,查看附近配网设备能顺利的判断出故障点。而中压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大,报修客户不一定在故障点附近,故障查找时间相对较长。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某供电所的低压故障定位平均时间为0.73分钟,中压故障定位平均时间为9.49分钟。中压故障定位环节耗时较长主要原因是线路结构复杂、线路设备繁多、地下电力设施安装位置隐蔽。另外,客户隐瞒由客户设备引发的配网故障等,应急抢修人员不能直接发现其故障、查找时间相对较长,从而造成故障定位耗时过长。
为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快速查找故障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为应急抢修人员配置电缆故障测试仪等高、低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并对应急抢修人员开展定位技术的应用培训,提高电缆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和效率。二是对架空线路加装故障定位设备,如重合器、分段器等,利用重合器、分段器等设备的动作特性,通过设置重合器、分段器的动作次数、时间等来实现故障定位,从而提高架空线路故障定位的精度。三是利用配变计量终端和负控终端采集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接入监控模块,通过检测电流和电压等量值的变化,判定低压网和客户的故障信息。四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无法覆盖的区域,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通信功能,将开关柜故障指示器的开关量接入配变监测计量终端,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转发故障指示器的动作信息给监控模块。五是建立线路外力破坏黑点档案,为故障定位提供参考。
3.3做好故障隔离,尽量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
故障隔离是对故障点进行最快、最小化的隔离,目的是为了缩小停电的范围,尽快恢复非故障区用户的持续供电。低压故障主要以用户设备故障为主,一般只造成低压用户单户停电,基本上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供电,无需进行故障隔离。而中压故障将造成大面积的中、低压用户停电事故,故需要进行故障隔离或转供电操作。
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低压故障隔离的平均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中压故障隔离的平均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50分钟。故障隔离环节耗时较长的主要是因为配网设备老化,在故障隔离的过程中发生设备障碍。如:柱上开关机构异常不能操作,变电站(配电房)开关机械闭锁故障,操作机构异常,控制回路异常,刀闸卡涩等,造成故障隔离的时间大幅延长。另外,网架结构不完善,线路分段不合理也会造成故障隔离时间过长。
为做好故障隔离,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推广实施配电线路带电合环技术,具备合环转电条件的线路执行合环转电,减少非故障区段的复电时间;二是运维人员要加强对配网开关、刀闸等设备的日常维护,特别是环网柜(分支箱)负荷开关,定期检查柜内的凝露、锈蚀情况和箱体气压、蓄电池等运行情况,遇到问题要马上处理;三是对重要客户和住宅小区预留发电车接入接口,在重要客户发生故障且电网转供电能力不足时,利用应急发电车快速恢复重要客户供电。
3.4加强物资储备,建立绿色通道,缩短物资等待时间
根据2015年物资领用统计数据分析,抢修过程中物资领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本供电所领用、跨所调拨和不用材料。其中,本供电所领用的比例占36%,跨所调拨占1.4%,不用材料占62.6%。从本供电所领用物资的平均时间基本上在15分钟以内,因物资短缺需从其他供电所调拨物资则耗时60-130分钟。
为加快抢修物资的到场速度,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配置抢修物资材料箱,缩短物资领用时间;二是急救包物资管理可采用由抢修人员直接管理物资,物资管理人员做账务管理,缩短物资准备时间;三是建立跨所物资调配“绿色通道”,方便跨所物资调用。
3.5加强故障抢修施工管理,配置专业施工机具,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受故障性质、大小、天气、地理环境及客户配合等因素的影响,排除故障的现场施工耗费时间不确定性较大,本身提升的空间也不大。根据2015年全年的抢修记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某供电所低压故障现场施工的平均时间为23.5分钟,中压故障现场施工的平均时间为183.22分钟。由此可见,抢修物资储备、抢修人员技能水平、抢修机具、天气因素等是影响这一环节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故障抢修现场施工效率,我们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配置通讯设备,对抢修过程统一指挥,提高抢修的效率和质量;二是配置常用的大型施工机械,以满足工程量较大的故障抢修需要;三是配置专业的配网抢修车,车内配备满足常见低压故障及小型中压故障抢修的工器具和设备,以及定位设备、通讯设备、车载应急指挥系统等;四是配备类型、数量齐全的抢修备品备件,提高故障抢修的专业化程度,缩短故障抢修的时间,提高故障抢修的效率;五是配置专业的施工现场3G无线传输系统,由视频信息采集压缩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控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施工人员可以实时的将电力施工现场的视频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传送回的视频信息同时对多个施工现场实施远程指挥。
4结语
通过对配网抢修过程的细化研究,我们制定了一套提高配网抢修效率的策略。研究应用智能配电网管理技术,将使配电网抢修的效率明显提高,从而实现了供电可靠性的明显提高和停电时间的显著减少。从而,从整体上有效提高了故障停电处理工作的水准,以更有效的工作模式,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伟坚.配电网故障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3(8).
[2]邬才斌.县级供电企业智能配网故障抢修管控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9).
[3]刘永奇.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