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二中学1648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使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法有机融合起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将语文教学还原到生活情境中的教学方法。情境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身处一个被包围的学习环境中,看到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一面,感受到语文情感图景的细腻和生动。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语文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良好的开场白,往往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学习时更具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课堂导入给予重视,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闲散的状态迅速调整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在教授《昆明的雨》一课时,首先以问题开启了和学生的互动之路:“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时节的雨吗?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纷纷进入了联想的世界,思索一番之后,有的学生举起了手。此时,我点名让几个学生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角度不一,但都没有脱离主题。我对他们的描述进行了相关点评,之后,便开始将其与本课知识进行联系:“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可是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呢?和我们这里有没有区别呢?”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都一脸茫然的样子,并表示出了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样子。此时,我再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听得格外认真。
二、活动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利用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本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到课文《雷雨》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关于雷雨的话剧,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表演《雷雨》的一个片段,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话剧或者小品比赛,内容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对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进行改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演绎。比如学生可以改编课文《愚公移山》,一个人扮演愚公,另一个人扮演智叟,表演《愚公移山》中经典的对话片段。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创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三、巧妙借助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建问题情境,也就是巧妙使用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有目的、有规划地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探究文章的深度上可能远远不够,这种问题情境的创建就可以帮助培养起学生以疑问促进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一步一步地追根究底,从更广的方面、更深的角度去挖掘文章的内外。
四、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它也终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而仅仅依靠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起日常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从生活中学习,从学习中生活,让教材上的文字不再仅仅是学生看到的一些冰冷冷的文字,而是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小场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
五、创建多媒体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只是将多媒体资源当作常规教学手段,不能为课堂带来新的动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和情境教学法结合起来,创建多媒体情境,将抽象单调的语文理论知识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具体呈现出来,改变学生语文知识获取途径。同时多媒体情境能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和贪玩心强的性格特征,保证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共鸣,笔者会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展示黄河壮观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些素材,使得他们被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所震撼,成功地融入多媒体情境中。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震撼尝试解读《黄河颂》,体会作者蕴藏在文中的赞美之情。最后,笔者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带着自身体悟朗诵《黄河颂》,将情境教学效果最大化。多媒体情境的运用符合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适合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位初中语文老师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促进其实施办法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敏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3)。
[2]王海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7,(02)。
[3]李晓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