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法”并重,上好职高德育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情”与“法”并重,上好职高德育课

余冬梅

余冬梅(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职业高级中学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难上的现状,从情——营造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和情感;通过法——适当教学方法、技巧的运用,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双管齐下,有效的地改善、改变职业学校德育课难上的现状。

关键词:德育课困难情法

一些职业高中的德育教师,一谈起上课,便皱着眉头,认为德育课难上,埋怨学生不听话不懂事,上课不配合不听讲,课堂纪律不好,光睡觉太懒惰。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害怕上课,觉得没有职业成就感;一部分老师凶巴巴,只在意教师权威形象和课堂纪律,与学生关系紧张;一部分老师对课堂失去控制,任由学生讲话、睡觉。

我根据自己从事职业高中德育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两点经验,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要上好职业高中的德育课,需要教师情与法并重。情说的是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惟有相处融洽、和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老师,是上好德育课的软件。法,说的是德育教师需要有一套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结合德育科目的特点,上好课、上精课,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浓厚兴趣,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这是上好德育课的硬件条件。

一、以情动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软件条件

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与老师才能和谐共处、教学相长。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在平等、融洽、尊重的氛围下,才能更加事半功倍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良好师生关系,是从师生“情”的角度来要求的。

1.了解

了解学生的信息,研究和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一个准备和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们都趋向接受熟悉的教师发来的信息。因此,德育课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和了解学生上多下工夫,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批改作业和调查中获得学生信息。并可以通过谈话、评语等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去亲近学生,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关系距离。融洽的师生情是从相互了解来起步的。

2.尊重

对于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中考竞争失利,自然而然就产生一些厌学、悲观、逆反、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会本能地将老师纳入敌对的阵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尊重、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学业成绩而有偏差,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3.宽容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差,而有一部分生活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对这些孩子,教师不能用漫骂、讽刺、挖苦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该用宽容之心去面对这群孩子。所以,教师对待后进生应该尊重与爱护,不能对他们动辄挖苦讽刺,甚至处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为那样做非但不能转化他们,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使教学工作更难展开。实践证明,只有对他们的缺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爱护他们,让他们觉得有自尊,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但应注意的是,宽容不等于放任自流和撒手不管,更不是无原则地纵容和偏爱。而是在宽容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正。也就是说,宽容是暂时降低要求,是策略性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达到要求。

4.爱

在师生互爱的氛围下,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乐于学,而教师也有动力教,这样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理想的状态。打造师生互爱的氛围,需要教师先去关爱学生,以和风细雨来感化和影响学生,以无私的教师爱,来打动和教育学生。十六、七岁的职业高中学生,情感世界单纯、感性,当他们面对真心关爱自己的教师时,学生一定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接受教育。

5.教师要有驾驭情感的能力

教师要有不断提高驾驭情感的能力,要有情感丰富的教态。教师在讲课中如果能保持稳定和饱满的情感,洋溢出积极而热烈的情感,讲解的思想内容寓理性与情感之中,就会给学生带来情感的享受,并由此爱听德育课。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以冷漠、呆板的面孔出现,语调平淡无味,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爱憎分明的表情,落落大方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语调,简洁明快的语言,恰当的语速等良好的情感素质,才能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二、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是上好职业高中德育课的硬件保障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从方法、技巧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职业高中目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课程安排来看,德育课的知识点过于理论化,与生活联系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需要德育课教师要从细节方面多做文章。

1.做足准备,充实教材

教材枯燥、理论太多、可操作性不强。那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在准备工作上多费工夫和心思。有些德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就是念完几页课本,如果一节德育课上完,教师所举的所讲的东西全都是课本里现成有的,那学生谁会有心情去听老师讲呢?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充实教材,丰富课堂。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就如同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富矿,随时给人惊喜和意外。这样的德育老师和德育课堂,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喜欢并接受的。

2.准确把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维和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完成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对所举的事例和联系的实际要精心筛选,真正贴近学生。所选的事例除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典型性外,在选材时还要注重选用那些时空上接近,有人情味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知交融。如在讲《哲学与人生》第五章时,在针对“拜金主义人生观的残余表现及影响”,我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有一次,我碰到单位一个五岁儿童,当我告诉他爷爷在找他的时候,他从兜里掏出一元钱,说“阿姨,别告诉我爷爷,我给你一元钱”。当学生听到这里时,都十分感慨和震惊,深刻地意识到拜金主义人生观的影响尤其是对目前儿童心灵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使同学们自觉地去克服和清除拜金主义人生观在自己思想上的影响和遗毒,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3.教学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

在德育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单纯地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列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比如在上《哲学与人生》中的“联系与发展”一节,“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卡通版的《孟母三迁》视频,通过观看这一段视频,学生一下子就对外因、内因这些概念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再接下来,我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用十五分钟的时间辩论“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课堂一下子就成了辩论会。学生对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在辩论之后便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最后,我用短短五分钟,总结了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堂课,我没有费很多口舌去讲解概念和理论,却很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不少教师将德育课上成了枯燥生硬的理论灌输课,其根源还是在于没有动脑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

4.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基本工作对象是学生,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我们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会把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留在心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你要求学生不要打人骂人,却在教育学生时动了拳脚;你要求学生节约粮食,却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你要求学生衣冠整洁,你却是斜戴帽子横穿衣,上课穿拖鞋;你要求学生节约,而你上课后却满地是粉笔头……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小小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日后模仿的动作。因此,德育教师注意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楷模,给学生今后的人生一个好的榜样,这也是上好了一节德育课,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德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