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设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设计的思考

杨桂娟

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城市设计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并发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重点从道路设计、开放空间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思路和策略,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与生态环保效果,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策略;城市设计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设计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具体的措施包括:“渗”——透水铺装、绿色建筑、下沉式绿地等;“滞”——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植草沟、雨水塘、雨水湿地)等;“蓄”——屋面雨水收集桶、湿塘等;“净”——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用”——灌溉、景观水池、日常生活等;“排”——排入河流或雨水管渠。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最简单也最具操作性的海绵式改造现有基础设施,主要是停车场地、公园绿地、广场铺装、道路及人行道。另外对公共建筑的进行绿色屋顶改造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且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有机构在加拿大的城市多伦多,进行的一项关于绿色屋顶的研究,其研究得出结论,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排放。美国城市波特兰环境服务局也有类似的改善社区存活率和公共卫生的报告。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一个更完整的绿色基础设施可提供的社会资本,如进步的美学,公园空间或民众参与的社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成为日益增长的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雨水管理问题的主要应对策略。

海绵城市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许多学者机构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特性、目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评估标准及各种建模方法和工具等。本文重点从道路设计、开放空间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和策略。

二、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1、整体规划设计思路

海绵式城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风景园林等专业的相互融合,在充分调研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安全为重、保障功能、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道路、城市居住区、开放空间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设计。

宏观上,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开放空间、景观轴线、景观中心等整体空间景观结构,涉及到区域性的水网、绿道和中心景观的布局形态;中观上,体现在道路的路网格局、线形和断面,滨水空间、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城市街道等重要开放空间的位置、规模、性质,蓄水模块、雨洪公园、湿地公园等海绵体设施的位置、规模等;微观上,体现在以上各类空间的雨水设施细节设计,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平面布置、场地竖向设计、雨水管线设计、绿化种植设计等。

2、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导向下的城市道路设计,首先要考虑路网布局模式、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同时结合道路不透水性与路网之间的关系,合理优化路网模式。例如在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假设环境相同、条件相同、面积相同,但呈网格状分布的道路总体长度会超过其他各种形式的道路布局模式,而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的道路布局则是所有道路形式当中总长度最小的。相对来说,道路总长度越长,则占地面积越大,对于雨洪控制效果就越小,因此城市可以选用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的路网形式,以提高道路雨洪控制效果。

其次,应进行道路分级设计,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尽可能增加道路中间绿化带和隔离带,并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和隔离带设置植草浅沟,进行径流消减和水质净化。如图,在社区级道路充分利用人行道树池空间设置植草浅沟或生态树池等蓄水设施,城市道路充分利用慢行道与车行道间绿化带设置连续性植草浅沟或雨水花园,快速路则充分利用中间绿化带和道路两侧绿化带设置植草浅沟。

再次,对道路材料、标高、路缘石等设施进行优化设计。按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标高应高于周边绿地20厘米,路缘石采用分段设计(留下洞口,让雨水自然流入周边绿地),路面材料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材料,行道树树池成为人行道雨水滞留区等等措施。

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首先应当结合城市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按分级、分散、均衡等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城市河道等开放空间,并将其布局设计、规模设计与纵向设计等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形成点线面相结合、水绿交织的生态网络系统;其次应创建多功能的开放性空间,将雨水自然径流与城市开放空间的集水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城市开放空间的生态调蓄功能。例如在城市广场或者运动场下设置蓄水池,既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又达到雨水的调蓄功能。三是将城市慢行廊道与绿化节点相互连通,构建贯穿整个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这种分散式的空间布局方式可以在最小面积内发挥出于最大效果。因而在城市设计中,从小尺度的绿色开放空间进行规划,逐步分散到街区整体空间,并充分利用街区内的废弃空间进行生态改造,构建分散而联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在绿地公园海绵城市设计中比较经常采用的有雨洪公园(湿地公园)设计和雨水花园设计。城市雨洪公园是结合公园景观与雨水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公园形式,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传统公园休闲、娱乐、赏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园原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构建生态圈,设计雨水管理系统,使之形成一个能够集水阻洪的“海绵体”,综合性地发挥了公园原有的生态潜能,并综合性地解决了城市雨洪问题,保证了城市在面临雨洪灾害时的抗性,同时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和空间体验。雨水花园则倡导利用生态并对自然水文情况影响最小的方式对场地进行设计,因此相比较于传统雨水花园对于水利设施的依赖,LID理念下指导的雨水花园倾向于借助园林对雨水处理的效果进行雨水管理。减少排放的雨水径流量;提供更多的生态景观类的雨水处理设施,替代大量的场地铺装的使用。

对城市河道水系设计,首先应保证要有稳定的水网系统及合适的水面率,从而减轻河道排洪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其次采用弹性驳岸景观空间设计手法,即采用雨水收集池—沉淀过滤池--人工湿地--生态驳岸--河道的滨水空间体系对雨水进行净化,还可以加大排洪面积,同时又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3、生态建筑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群体设计,应从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两方面考虑,在条件允许的建筑屋顶设置屋顶花园,达到调蓄屋面雨水的功能,同时还能增加绿化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建筑群体设置集中的雨水花园,将落水管进行断开设计,设置储水罐或高位花坛,可对存储的雨水进行再利用,溢流出的雨水接至雨水花园中。

三、结束语

海绵城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的形态格局、景观风貌和公共空间体系,也涉及到城市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体系,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对城市设计的要求和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重点从道路设计、开放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几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和策略,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天成,刘皆谊.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7(41):110-111.

[2]廖丽.海绵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如何实现[J].乡村科技,2016(14).

[3]黄璐璐.海绵城市设计给排水[J].江西建材,2016(2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