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德杨惠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公共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外语学习的目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它细分为五大要点,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以及情感态度。此文旨在对五大要点及其相关要素进行阐释,以促进外语教学中师生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技能文化策略情感
0引言
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学什么、可以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很大程度取决于负责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对这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的深浅和准确程度的高低。如果从事指导工作的教师不能把握外语学习的目的,很难指望学生对此能够有个准确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某些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而言。
不同的教学流派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有不同的观念,因此,他们也倡导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哪种流派,也无论他们提倡和坚持什么二语习得方法,他们大多承认外语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目标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直至最后的彻底掌握。
作为在外语教学中起到引导、指导、启发、辅佐作用的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对外语教学的目的有个明确的认识,准确回答学生学习外语究竟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而才能校准并树立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正确认识。[1]
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
本文所提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并非指侠义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是指把外语最终作为一种工具来掌握,从而实现运用自如地使用外语的目的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既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还是外语教学的核心。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实现既有赖于平时的“学”,更有赖于平时的“练”。构成和支撑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素
构成外语教学核心目标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是由5个部分的要素共同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这5个方面既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又是外语教学中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所缺一不可的一个完整的整体。换句话说,外语教学基本上都是(至少应该是)围绕着这5个方面来展开和进行的。
1.1语言知识语言知识(LanguageKnowledge)这个要素是外语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不会忽略,都会予以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的要素,只是存在不同的人对语言知识的的把握是否完整的问题。
语言知识包含语法、词汇、语音、功能和话题等五项。其中前三项,过去通称为“语言三要素”,之于语言知识,很容易理解,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它们之于外语和掌握的意义。想要学好外语的学生都会不遗余力地在这3个项目中付出努力。后两项:功能和话题,实则是对前三项的补充,因为脱离开语境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功能和话题构成了“语言三要素”实现的可能,也是语言有意义,实现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院学生所使用教材重点突出“实用”—以“话题”展开—的原因。
1.2语言技能作为语言学习最基础、最根本的目的,主要包括四项基本技能的掌握,他们分别是与传统教学只侧重“读、写”不同,现代外语教学早就把语言技能进行了扩展,从而避免了外语技能的畸形发展。考虑到学习外语语言环境的客观条件的欠缺,以及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无论如何强调“听、说”都不为过。尽管老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外语学习中,听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甚至首当其冲,但是,对大多数学生,甚至老师,而言,听说能力都比读写能力稍显不足。学生在提高自己听说技能方面,完全依赖课堂的学习和操练,显然是不够的,需要自己刻意地为自己营造和创造更多的条件,毕竟全面发展不能受限于木桶原理,外语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所依据的是基本技能的整体,而非某个单项技能的突出。遑论在这四项技能中,它们互相之间的相辅相成。语言技能的提高,不是单纯地通过“学”,就能实现的。这四项最基本的技能的掌握都在于一个字:练!通俗一点说,就是:靠多听学会“听”,靠多说学会“说”,靠多读学会“读”,靠多写学会“写”。
1.3文化意识没有没有文化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文化。有人甚至敢大胆断言:语言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语言。本人赞同“语言就是文化”的观点,对“文化就是语言”,不敢贸然苟同。之所以有人会如此“妄言”,并非妄言者不识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盖因言者对文化之于语言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教师在教授一门语言,学生在学习一门语言,其实他们都是在了解、熟悉、习得和掌握一种新的文化(Culture)。
鉴于英语是另一种文化的语言,在学习这种语言的同时,学生也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构成文化习得的内容包括:对该文化的了解,对该文化的理解,跨文化之间的交际,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中,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跨文化意识的建立,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条件。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几乎在所有的语言素材中,都能够得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体现英语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建立、提高和强化文化意识,增加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英语语言教授者的责任和任务。教师应该把文化范畴的知识教授和语言知识的教授贯穿始终。其中,文化的差异比较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相反,文化的相近和相同往往为教授者和学习者所忽视。要想提高英语学习者跨越文化的异同而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生不但要学习作为语言的英语,还要学习作为文化的英语。
1.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LearningStrategies)是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研究和把握的方法,这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回答平时学生最爱问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学英语”的答案,它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学习一门新语言,无异于学习任何一门新的学科,一门新的知识,从不知、未识到接触、认识、认知(Cognition),都有个过程。语言知识,小到最基础的语言要素,大到语言文化,都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认知”(也可以说就是“学习”)过程中,还要采用能够使认知过程得以循序渐进的手段,即调控策略(MonitoringStrategies),具体而言,包括: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把握学习进度,如何分配各项语言技能的同步提高,如何选择学习材料,等等,都需要教学人员指导学生合理的配置自己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更多的是强调学习的过程和过程的把握,而实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的策略,还是依靠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实现使用该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交际策略既是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是学习语言的手段。通过场景设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可操作的环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话题来进行交际的条件,在“交际”中学会交际。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资源策略(ForResources)的含义很宽泛,除了教材和各种外语辅助材料的选择利用之外,教师资源、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资源、语音实验室资源,课堂发言资源、小组讨论、同学资源,等等等等,都是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能充分,也应该充分利用的资源。能否很好的利用各种资源来实践外语教学,既是外语教学人员,也是外语学习者,是否能成功完成外语教和学的目的的重要策略。
1.5情感态度对待外语教学,不同的教授者和学习者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态度。教授者“教”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学”的情感态度。相同的教授者之下的不同的学习者,也会因人而异。对外语学习会因为认识的不同、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一门新语言的学习,除了传统观念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外,还应该将动机(Motivation)、自信(Confidence)、合作(Cooperation)、爱国(Patriotism)乃至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View)作为情感态度的考量因素。
问十个学生:你为什么学习外语?如果他们的回答是深思熟虑的话,答案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十个。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外语有着不同的动机(Motivation)。很难说哪种动机是对的,哪种动机是错的。但作为鼓励学生学习外语的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提高外语学习的认识,其中,提升他们的“动机”应该是最好的手段。对外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很多学习者经常会随着学习的效果的变化而改变。因为学习的障碍和困难,成绩的不理想,有些人会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这块料而怀疑自己,自信(Confidence)的树立和维护,既是学习者本人,更是教授者的任务和责任。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教师更多的是应该予以肯定、赞扬和鼓励。这一点不仅仅对中小学生适用,对大学生以及成年人一样适用,除非你敢断言批评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合作(Cooperation)既是一种学习工作方式,又是一种外语学习的方法。除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者的“单方向合作”,更多的是指学习者与教授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营造和创设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比如,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合作的方式,就要大大地好于自己的个人学习和努力。离开了“合作”,所学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而无法实现这种知识的应用—交际功能和交际能力—的实现。有着合作精神的学习者本身就是拥有外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的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态度。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语言是一种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文化就包含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爱国主义这样的情感,对于加强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者乐于探索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共性和差异,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不要说很多语言素材之中都有着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此爱国主义是广义的爱国主义),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同时,爱国主义既是学习中需要投入的情感态度,也是学习过程中可以强化和提高的一种意识。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View),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当学习者被问及为什么要学外语时,除了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会成为众多学习者的答案之外,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所需要的国际视野,无疑成为了“外语,不学不行”的最好注脚。在社会发展、人类大同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没有国际视野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合时宜,甚至是落伍的。拥有国际视野,以及这种视野的支撑—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了所有年轻的外语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基于国际视野的情感态度,会大大地扩展对外语以及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的兴趣,也会提高对外语的掌握能力和对该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国际视野,不但是外语学习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手段和态度,同时还是外语学习提高后最终可以带来的进一步拓展的结果。
2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总结
让我们再来重新回顾和温习一下上述的5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方便理解,图中全部使用汉语标注。
这是一个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包含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构成要素的一个完整的图表。虽然是由5个模块构成了一个外语学习和掌握的整体,但各个模块都不是孤立的,可切割的。它们是个有机的结合,只有把这5个模块共同作用,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目标。
在实际外语教学中,不但是外语学习者可能会忽视其中一些要素,甚至有些外语教授者也会对其中一些要素熟视无睹。因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的办法有不同的认识,外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同,必然会对学生对外语学习中学什么、怎么学,带来不同的认识,最终导致学习者外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程度的不同。
3结语
本文试图用有限的篇幅来阐明一个重大的问题—一个可以被看着系统工程的问题,显然是很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的。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也不便拆开了一个一个的细说。所以,将该核心问题以及构成该核心问题的基本要素全部罗列,并进行适当解释,目的在于,让同行及学生对外语“教”和“学”,有个概览性的、全局性的、综合的、全面的认识。
外语教授者和学习者对上述一个完整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必拘泥于面面俱到,也不必对所有的要素等同视之。相反,应该根据学习者自身的情况,在某些特殊时期,有所侧重,甚至是有的放矢,反倒可能取得更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效果。但是从外语学习的长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为根本目标的外语教学,是我们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外语教学人员,必须耳熟能详,烂熟于心的。
参考文献:
[1]H.DouglasBrown,SusanT.Gonzo.第二语言习得论著选读[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