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中学266437
文言文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它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特点至今仍然是现代汉语大厦的基石。不仅如此,它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显性载体,蕴含着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于漪有言:“汉语文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的地质层,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正因如此,在新的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比例进一步加大。然而文言文教学非但没有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反而成了学生口中的青橄榄。而如何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更有实效,也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但当前文言文的教学令人堪忧,主要问题有三: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平面化,不能以学定教。整体文言文教学沿用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介绍作者——简介背景——字句串讲——内容分析——总结考点——整理记忆,美其名曰:“字句落实,夯实基础”,教师讲破嘴皮生塞,学生在教师的“威严”下死记。
二是教学目标单一片面化,割裂“文”和“言”。要么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要么脱离双基,重点讲授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又觉似无所获。
三是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化,只知照本宣科。以教学参考书上的译文为轴把一篇课文讲完,学生会翻译了就以为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后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成和阅读能力的迁移,更是让学生失去了审美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文言文是“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的精神灯塔,是民族精神的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其次要提高自身素质,热爱文言文——“乐教”增加自身的古文知识——“会教”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善教”要努力从备课、预习指导、激趣、诵读、赏析、读写、积累等方面反思教学行为,规划教学活动,积极探究教学策略和方法。最后抛掉“应试”的功利思想,努力注重“言”“文”统一、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明确侧重点。我主要从文章角度来进行探究。
一、品文入情类
这类文章大多篇幅较短,文约意丰,含蓄蕴藉。如《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爱莲说》等。在教学中提倡短文深教,注重意义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审美及文化的熏陶,打开学生了解古人品德思想的窗口。丁慎杰老师上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若仅仅翻译成“只是少了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学生就只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丁老师在“闲”字上做足了文章。立一字之骨,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文本意蕴,通过调动想象、渲染铺垫、情景模拟、增删调换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遇月”的“清闲”、“寻友”的“悠闲”、“赏月”的“安闲”,直至层层深入,走进“闲人”的世界,走进月夜如诗的画境,走进作者那难以况味的内心世界,更是走进了文言文文本的深处。当丁老师以诗一般的语言再次深入补充背景:“贬至密州,抒‘老夫聊发少年狂’报国之志;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自慰之语;贬黄州,他没有消沉,反而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感慨和喜悦。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想必激情的介绍已经将学生带进作者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在逆境、挫折面前豁达乐观的人生启示,从而得到心灵的浸润与滋养,成为了短文深教的样板。
二、品文品人类
这类文章多是古代记叙散文,篇幅较长,提倡长文短教。像《陈涉世家》、《唐睢不辱使命》、《隆中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语言的教学,通过范读、试读、群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再现情景读等,让一个个古代人物站起来与我们对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不顾个人生死不辱使命的唐雎、年仅七岁便能指点“信”“礼”的元方、临危不乱力杀两狼的屠户……在对人物的喜爱和渴慕中,完成了对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建构。
三、美文品读类
这类文章多是古代写景抒情类文章,文质兼美。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在教学中就要“文”“言”并重,既要学习古人简洁凝练、明快靓丽的表达手法,又要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注重感受和思想的共鸣。在品读中受到美的感染,燃起热爱古文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熊熊之火。
四、品文哲思类
这类文章多见于古代议论性散文。如《大道之行也》、《马说》、《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在教学中就要除了重视诵读教学外还应偏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排疑解难,深入体会学习古人的哲辨思想,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帮助学生打开理解古人文道合一的窗口。
有人说“文言文”是古代美好的书面语言的文章。而选入初中教材的又是精品中的极品,几乎每一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用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章为抓手打开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认知体验感悟的的大门,找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将变得无比重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