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芳(甘肃省高台县中医医院734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体会,有效的提高中医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水平。方法:选取30例于我院就诊并进行中医治疗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治疗体会。结果:3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中,治愈8例,所占比例为26.7%,显效16例,所占比例为53.3%,好转5例,所占比例16.7%,无效1例,所占比例为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医可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时具有针对性且疗效较为明显,此法可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中医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391-01
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的临床综合症,其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在病理上并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证据,在临床上称其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下文对30例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并总结相应的治疗体会,具体情况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30例于我院就诊并进行中医治疗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为7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8岁;患者患病时间最短为两周,患病时间最长为29年;按照中医辩证进行分型,其中12例为肝气郁结,4例为气滞痰郁,7例为心脾两虚,7例为阴虚火旺。
1.2方法
1.2.1辩证治疗
肝气郁结型患者的精神较为抑郁,常叹息、患者情绪难宁、胸肋常有胀痛,疼痛无定处,常有腹胀感,或出现呕吐,若女子则月经不行。治疗时应以梳理肝气消除郁气为组合,可根据患者症状适量使用柴胡舒肝散治疗。
气滞痰凝型患者咽部常有不适感,感觉如有物阻塞,难以咳出,也难咽下,胸部常憋闷或者疼痛,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治疗时应该以化解淤痰利于通气以及消除郁气为主,可根据患者状况适量使用半夏厚补汤治疗。
心脾两虚型患者常思虑过多,有心悸胆怯肝,睡眠较少,记忆力较差,面色暗淡,常有头晕感且神情疲惫,无食欲,舌质暗淡,脉象细弱,治疗时应该以健脾胃养心为主,并补血益气,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症状适量使用归脾汤治疗。
阴虚火旺型患者常有晕眩感,睡眠少,心悸,新慌,情绪暴躁,男子则常遗精腰酸,女子则月经难调,舌质较红,脉象细数,治疗时应以清热滋阴,安神镇心为主,可根据患者适量使用滋水清肝饮治疗。
1.2.2中药的煎服方法每日一剂中药,分成两次进行煎服。每次煎中药前应先用清水使其浸泡半小时,然后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煎半小时即可。每次饭后一小时方可服用,服用时剂量为350ml,连续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可治疗2至6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治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且在半年内并未复发;显效为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或者是得到了显著了改善,半年之内有偶尔的复发情况;好转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半年内又出现了复发;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共治愈患者8例,所占比例为26.7%,显效患者16例,所占比例为53.3%,好转患者5例,所占比例16.7%,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
3讨论
现代医学理论目前尚难清楚的认识到引起本病的因素,但是根据分析其可能与患者所处环境、患者的性格、神经类型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此病症多于青年以及壮年中发生,其中20至40岁之间的患者最多,并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多,尤其是更年期中的妇女患者数量最多。常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剂进行治疗。此病症临床的表现特征为其主诉症状多且分散,彼此之间无内在联系,症状变化较大,检查时却无明显疾病证据,患者发病时心血管疾病的主诉症状为主,并常伴随多种神经症的症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常有心悸感,突然感觉心慌或脉搏增强;呼吸不顺畅,有时甚至需要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从而缓解症状;心前区常有疼痛感,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多在静时发作与活动无关;四肢疲乏无力,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常有汗多、尿频、手足冷、大便不畅等现象;常失眠多梦、有头晕头痛感、食欲差等。
从中医学角度看,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郁怒、悲哀、思虑以及忧愁等七情所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心神失常以及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等症状造成。以中医辩证分型其可分为虚实两种类型,病起时多为实,治疗多以疏肝力气,病久则为虚,治疗时多以益气扶正、养阴滋阴为主。治疗时应该注意理气的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后患者饮血出现暗耗,因此当慎用,而对于佛手、香缘等药物,其性温平和,具有理气之效不伤阴,所以无论新症旧病,巨可选用此药物。
本文中使用柴胡舒肝散对肝气郁结型患者进行治疗,其方中的柴胡、香附、积壳有解郁行气疏肝的功效,陈皮可理气,甘草、芍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若女子的月经不行,脉象弦滑,属于气滞血瘀,可加入丹参、当归、红花桃仁等起活血化瘀的功效,若频作嗳气,胸脘难畅,可加入陈皮、代赭石、旋覆花等平肝降逆;用半夏厚补汤对气滞痰凝型患者进行治疗,其方中的半夏、茯苓、厚补有化痰降逆的功效,紫苏和生姜利于滞气的散结;使用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本方属于当归补血汤和四君子汤组合而成,其中四君子汤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黄氏和当归可生血补气,枣仁、龙眼肉、远志可益脾补心;使用滋水清肝饮对阴虚火旺型患者进行治疗,方中六味地黄丸有补肾利阴之功效,且可制水壮火,丹皮、山栀、柴胡有清泻肝火的功效。
现代的医学理论和中医学都对心理咨询、运动锻炼以及暗示疗法进行了肯定,确定了其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对本病预防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温度变化,注重起居,调节饮食,戒除烟酒以及进行适量的锻炼运动等。
参考文献
[1]谭晓辉,罗翊芝,刘杰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3):32-33
[2]姜克颖,唐丽君.心血管神经症62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28-29
[3]林春梅,刘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31
[4]王海焱,来于,张丽,赵志方,王聪慧,郝宪恩,张明泉,许聪颖,李士懋.新加升降散治疗心血管神经症6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