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胜群河北省邯郸经济开发区中学
摘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清晰的认识到,学生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下,进行单一、强制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抑制,学习的主动性被压制,学习缺乏一种激情和欲望。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培养具有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新课改的重要方向和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本人通过自己的一些探究和尝试,谈一谈自身一些不足的体会和做法,以期同仁的指导和斧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一、抓住学习学习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教育学实践证明,学生无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主体性特征更加的明显和凸显,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主探究性能力形成的前提,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知识潜在能力的充分激发,让学生从内心自觉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个别谈心,聊天室、走访家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困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克服畏难怕苦的惰性情绪,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潜在能力的有效激发。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根式合并”知识探究教学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进行二次根式合并解题时会出现根式符号方面的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类型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得到充分激发,对根式中的“+”,“一”的合并有了准确的认识和掌握,为以后多项根式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探究情境创设.加强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
数学作为一门生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教育学科,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内容在生活实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动手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愿意探究”的基础上实现“能够探究”的转变,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过程、步骤及注意点,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教学时,在进行“解方程(x+1)/2-(5x-1)/3=(2x-1)/4-1”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有的学生得出了6x+1-20x-1=6x+1-12的答案。这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进行问题解答和探究的注意点,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刚才的答案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发现这一问题解答错误,并找出了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忽视了在进行去分母时,分子部分应作为—个整体进行解答。教学中采用探究反思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三,紧扣求异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动手探索现象和问题过程中,即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又实现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增强。探究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活动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数学思想运用能力等方面。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对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思维求异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抓紧抓好,善于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错题反思等具有发散性的典型例题,进行问题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实效。如在“抛物线”知识教学时,教师提出“在直角AABC中,LC=90。,边BC的边长为20era,边AC的长为hcm,在此三角形内有一个矩形CEFD,点DFE分别在AC,AB,BC上,设AD的长为xcm,矩形CEFD的面积为y平方厘米。”问题,向学生提出了1.当h等于30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在(1)的条件下,矩形CEFD的面积能否为180平方厘米?试说明理由。3.若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dx2+bx+c,求此时h的值等三个问题。学生在进行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激活,更加具有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适当复习引入,提高自学效率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论上位知识的学习、下位知识的学习,还是并列结合知识的学习,都要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结构中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奥苏贝尔说: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奥苏贝尔还把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作为学习的三个条件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恰当的复习引入,评价引导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对课堂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课堂教学情绪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激活原有认知结构,对学生将要进行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需知识,进行温故、铺垫,清除认知缺陷和思想疑虑,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发现或提出新的数学问题,造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机。并顺理成章地进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阶段,例如,在进行分式一章教学时,可先复习整式的有关概念,指出整式的结构特征,再出示几个关于整式和分式的代数式的实例,待学生列出代数式后,让学生探索将列出的几个代数式按照你认为的共同特征,移入不同的圈内,并说明理由,这样的复习铺垫看似复习旧知识,实则是在探索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观察,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生成获得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对新问题的解决、新知识的同化和新技能(方法)的习得有一个自主探索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丢弃这个过程。二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自主学习绝不是“放羊式学习”,不能忽视和取消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他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当然,教师只是在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活动受阻或误入歧途时,才给予必要的点拨提示,也不排除对学习特别的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