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绿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也谈绿色课堂

陈浩

也谈绿色课堂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陈浩

摘要:人本理念下的绿色课堂是我校从事的重庆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所倡导的绿色课堂呢?本文联系自然生活实际,从绿色的本质出发,就课堂教学如何净化课堂环境、“导训”扎实、再度创新、文道结合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绿色课堂

人本理念下的绿色课堂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是落实“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所倡导的绿色课堂呢?我想,无论是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还是引领教师发展的服务者都会经常被这个问题所“纠缠”,甚至是“折磨”。

今年四月十七日,我和几位老师去大足县三驱镇支教。我们为他们带去了两节研究课,课后便是互动交流。交流中,科研室向东主任对绿色课堂的解读让我受到启发。他认为,绿色的课堂是没有污染的课题,是环保的课堂。于是,在我的记忆里,绿色课堂便与没有污染、与环保联系起来。四月二十二日,我参与了三年级组绿色课堂课题研究活动。老师们执教的数学课令我耳目一新。课堂上,出色的环境管理,让我感到轻松和温馨;精益求精的指导与训练,让我感到课堂的“结实”;不断激励中的探究让学生散发出勃勃生机;恰如其分的寄“道”于“文”,让我领悟到了“课堂就是生活”的道理。不声不响,一片绿色的叶子蹦进了我的脑海里。

这是一片什么样的绿叶呢?她是清洁的。没有污染,真真正正,干干净净。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她的清爽,知道她很健康;她是厚实的。绿油油、茂盛是她的专利,茁壮是对她发展状态的真情表白;她是光泽的。阳光普照,熠熠生辉,焕发出勃勃生机;她是滋润的。或春雨、或朝露、或喷洒,灵气便在天地之间灵动。

好一片可爱的绿叶!清洁——健康、厚实——茁壮、光泽——生机、滋润——灵气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理想中的绿色课堂。

要清洁、要健康,必须净化我们的课堂环境。首先要学会选择。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教学内容要合理选择。例题也罢,练习题也罢,讲也好,练也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例题可不可以换?几道例题到底先学哪一道更好?练习是否有针对性?练习量是否合理?老师要经常带着这些问题去精心预设。听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做之,教师对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一定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调动多种感官并且是高效地参与学习。二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是用PPT或是计数器?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真正坚持做下去并不简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要学会选择,要考虑让学生更好地担任学习的主角,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直接体验学习全过程。其次,要学会管理。学生“兵多将广”,信息丰富,稍加激发有时就一发不可收拾,跑题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怎样管理信息呢?是镇定自若还是被学生忽悠?不言而喻,教师是导航者,一定是镇定自若,从学生提供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向着目标前进。课堂的实质是交往,交往就很有可能发出声音。个体发言、小组交流、教师讲解是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声音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理上有些什么影响?什么样的音量是合适的?教师要把课堂音量的管理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让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只要我们学会选择,学会管理,课堂就没有杂乱的内容,没有杂乱的手段、没有杂乱的形式、没有杂乱的声音,课堂不就清洁了,不就健康了吗?

要厚实、要茁壮,必须“导训”扎实。根深才能叶茂。课堂之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于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教师的引导要把握好度,切忌问题太小、太多、太明、太散,切忌问得太急忙、太集中。学生是“练”出来的,但训练一定要讲究方法,在技能迁移、知识梳理、技能训练、综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说明白些,就是要把做题与学科的思想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规律结合起来。那种在训练过程中轻视思维训练,只图多做题的行为,只能导致学生的迷茫与倦怠,是迷失了教育的方向与目标的体现,以己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教师善于诱导,训练有了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趣味性,把握好时机,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参与进去,尽可能多地动起来,课堂不就厚实、茁壮了吗?

要光泽、要生机,必须再度创新。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对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学会三个关注。关注“生活教学”。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教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为创新提供原生态的资源;关注“创设情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触景生情,不仅利于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内需”,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关注“动态生成”。在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动态生成已成为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叶澜教授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用一句时髦的话来概括,即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机械的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动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学与生活沟通、教学与情意相连、教学与创造同步,这样的课堂难道没有光泽,没有生机吗?

要滋润、要灵气,必须文道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是认识科学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层次的范畴。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园地,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是培养和完善生活世界的过程,是生命层次的范畴。教师要注重文道结合,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生活,把学生的发展提升从知识的层次提升到生命的层次,才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文道结合,教师要以德为先,注重感悟。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包括思想、规律),让学生既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更经历对真、善、美的体验与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文道结合,教师要激励为先,多元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进行着调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注意选择时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评价学生,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不对,而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道德品性、审美能力的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我校“乐、善、好、新”四把尺子衡量学生的生活状态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纯粹的知识学习、知识评价是典型的白开水式教学,一定是干瘪瘪的,毫无灵气。文道结合,教师要以身示范,人格育人。从学生形成行为方式看,教学是一个“带——做(实践)——化(再实践)——成(形成行为方式)”的过程,“带”即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估量。教师要做“三真”人——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的“三真”人。这样的课堂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关怀,难道不滋润,难道没有灵气吗?

我想,只要我们注重净化课堂环境、“导训”扎实、再度创新、文道结合,我们的课堂就会清洁、健康,就会厚实、茁壮,就会光泽、生机,就会滋润、灵气。这样,我们对绿色课堂的追求也许就找到了一些感觉了。

作者简介:陈浩,男,全国“苗苗杯”篮球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学会会员、巴南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研型骨干校长、四川省优秀教师、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数学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优秀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特聘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