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构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按照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结合我国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稳定地推动了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在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村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寥寥可数,因此必须完善保护农村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当今,农村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发展的步伐。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包含生活污染,而且包含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生态问题,它已经上升到重大的民生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1.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全局,关系到伟大的中国梦。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拥有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由于技术的缺乏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文化建设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农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农村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由此可见,对农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建设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实现中国梦,不仅在于城市的发展,更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只有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才能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生态保护能力水平不强
农民的生态意识往往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维护和治理,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就业,滞留在农村的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比较落后,对生态保护认知不足,生态保护能力水平不强,长期存在着“经济至上”的思想,他们往往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和他人利益,没有对资源、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缺乏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导致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不环保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2.2化肥、农药等大量滥用,使农村土壤不断恶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广阔的耕地面积、众多的农业人口。人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农村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然而农村的生态也因此被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加快粮食产出、增加收益,农民就通过使用化肥、农药等来达到增产增量的效果,原本肥沃的土地被化肥、农药不断地侵蚀,使农村的土壤不断恶化。这样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2.3乡镇企业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由于农村的工业生产成本比较低、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弱,导致一些污染性较强的乡镇企业不断向农村地区转移,乡镇企业在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一些乡镇企业由于环保措施落后,或没有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乡镇企业所带来的大量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农村的土地和河道,对农村的空气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的同时,也危害了农民的身心健康。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3.1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参与生态保护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农民,只有提高了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农村的大环境才能改善。首先,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树立生态环境危机意识。充分使用网络、电视、多媒体等途径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晓生态污染的严重性,高度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其次,推进农民生态保护教育,树立生态科学发展观念。人们只有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够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提高农民生态保护能力,引导农民参与生态保护。要拓宽农民参与生态环境防护和治理活动的渠道,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3.2健全环境立法
首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其指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能在协调的前提下良好运转,再者,填补农村在相关环境立法方面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实施以后在城市取得显著成效,因此也应当加快制定农村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标准。同时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乡镇企业制定全面合理的污染防治计划,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3.3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一些发达城市的工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便将产地迁移到农村,而农村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对这类的工厂来者不拒,但由于农村环境监管不够严格,这些工厂多数都在未达标的情况下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排放。因此应当适量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人员,设立更多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同时提升执法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律素养,让农村达到与城市相同的环境准入标准。
3.4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有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无害化养殖,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扩大绿色示范田的种植面积,转变传统的过度重视农业产量的生产模式,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去。
3.5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管,防止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
面对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该按照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清洁、绿色、无污染的生产模式转变;其次,规划区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布局,促进农业发展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平衡;最后,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保部门人员素质。
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仅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是难以解决的,更需要的是提高农村人民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法律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赋予农民对环境保护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
参考文献:
[1]郭彩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我国生态休闲文化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6):29-34.
[2]欧阳志远.生态寄托的社会协调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构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6):2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续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