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区直机关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31-02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规药物。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栓通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并发症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方法多。运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7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所有病人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4岁,初次发病18例,病史<5年12例,>5年9例,眩晕均与体位有关。呈发作性28例,持续性11例;眩晕特点:18例为视物旋转,11例为眼前晃动,10例为两者均有或先后出现;伴随症状:一侧或四肢无力12例,面部或四肢麻木14例,视物模糊,复视5例,构音不清,吞咽困难3例,头痛10例;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5.5岁,初次发病16例,病史<5年11例,>5年10例;眩晕程度与体位有关,呈发作性25例,持续性12例;眩晕特点:17例为视物旋转,12例为眼前晃动,8例为两者都有或先后出现;伴随症状:一侧或四肢无力10例,面部或四肢麻木8例,视物模糊,复视4例,构音不清,吞咽困难2例,头痛11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均相接近。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按照《神经病学》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依据[1]:①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②眩晕发作突然,与头位有关,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小时,一般常为5—20分钟。③眩晕发作时伴有1种或数种神经缺血的症状或体征。④常在24小时内或减轻至消失且反复发作。全部病人做了头颅CT或MRI排除脑干、小脑及其他脑部的出血或梗塞。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将血栓通注射液5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输入,用药结束后立即记录疗效;对照组:将丹参注射液400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输入,用药结束后立即记录疗效,两组均常规给予倍他司汀(敏使朗),拜阿期匹林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首次输液后24小时内的眩晕缓解程度将疗效分为三级。显著好转:交换体位无眩晕,伴随症状消失;好转:静止时无眩晕,但变换体位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无效:眩晕24小时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计算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922(56.4)13(33.3)4(10.3)35(89.7)*
对照组3710(27.7)14(37.8)13(35.1)24(64.9)
注:对照组比*P<0.05。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很多,以脑动脉硬化、脉血管痉挛、颈椎增生致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多见。其治疗原则为解除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痉挛,改善脑组织循环,提高脑组织供氧,改善和恢复脑细胞功能。血栓通注射液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三七,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且有对出血者止血,凝血者抗凝之双向调节作用。药理学实验证明,它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脑水肿,抑制血栓形成,提高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通过临床观察,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埃及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侯熙法.神经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