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同时纳入我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对患者及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荨麻疹的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水平表达增高,且急性期表达水平要高于慢性期,提示两者参与了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荨麻疹;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特点;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10-01
白细胞介素-7(IL-7)是一种多潜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效应,不但可以刺激前体B细胞,还可以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生长[1,2],目前对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尚不多见;白细胞介素-25是近年发现的Th2细胞因子,可以协同诱导Th2相关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和上皮细胞分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3]。荨麻疹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关于IL-7、IL-25与荨麻疹的发病关系的报道极少。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7、IL-25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在荨麻疹不同分期和病程中的诱导和参与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46.25±10.2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荨麻疹的诊断标准[4];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及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在外。按照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以我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2.48±9.6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构成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BiofugeStratos),-80℃-4℃冰箱(日本松下),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美国Invitroge公司)
1.3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一次静脉采血(空腹)进行血清学检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对血清中IL-7、IL-25的测定,(深圳晶美有限公司),由我院检验科完成。
1.4评价标准[4]
症状评分标准:瘙痒程度:无瘙痒为0分,轻度瘙痒为1分,能忍受的中度瘙痒为2分,不能忍受的严重瘙痒为3分;风团大小:无风团为0分,直径<0.5cm为1分,直径在0.5~2cm之间的为2分,直径大于2cm的为3分;风团数目:无风团为0分,1~6个风团的为1分,7~12个风团的为2分,12个以上风团的为3分;每天发作次数:每天发作0次的为0分,每天发作1次的为1分,每天发作2~3次的为2分,每天发作3次以上的为3分;持续发作的时间:持续发作为0小时的为0分,持续发作时间小于4小时的为1分,持续发作时间为4~12小时的为2分,持续发作时间大于12个小时的为3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数据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正态分布方差齐性,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
2结果
2.1荨麻疹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中IL-7水平的比较
急性荨麻疹患者的IL-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与慢性荨麻疹组比较,②P<0.05
2.4相关性分析
急性患者IL-7与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OR=5.05,95%CI为1.14-23.45,P<0.05)。
3讨论
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为Th1和Th2两种,其中Th1主要分泌干扰素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两者的比例失衡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和使动因素[5]。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型T淋巴细胞:Th-7细胞,通过特异性效应因子IL-7诱导多种细胞产生前炎症介质,发挥较强的促免疫炎症作用,在诱发自身免疫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发挥重要作用[1,2]。国外研究发现,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中IL-7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参与了诱导炎症发生和进展的过程。IL-25是又一重要的免疫细胞因子,它通过增强已活化的Th2扩增,促进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与细胞浸润为特征。国外研究证实,IL-25参加表皮细胞的变态反应,通过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的固定效应器产生,在呼吸道中聚集可以提高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慢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发现IL-25表达水平表达增高,与炎性浸润细胞数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IL-25表达增高可能促进慢性炎症和组织的重塑。
临床中根据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和病期常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两种。本实验结果提示,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IL-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高表达的IL-7、IL-25可能诱导和参与了荨麻疹急性期的病理过程。
本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目前发现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通常同时出现,被看做一个紧密相连的轴系统,在多种免疫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多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本实验结果也显示了二者在急性荨麻疹中的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证实。急性荨麻疹患者的IL-7、IL-25的表达水平与实验室多项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提示二者独立参与荨麻疹的免疫发病过程,与机体的生化状态无关。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的检测,发现IL-7、IL-25可能诱导和参与了荨麻疹急性期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理和协同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hizukoKoga,YoshinoriAragane,KiyomiMatsushita,etal.LetterstotheeditorChronicactinicdermatitis:acasereportandimmunohistologicalanalysisinitsearlyphase[J].PhotodermatolPhotoimmunolPhotomed,2012:18:160-161.
[2]AddoHA,SharmaSC,FergusonJ,etal.Astudyofcompositeplantextractreactionsinphotosensitivitydennatitis[J].Photodermatol,2012,2(21):68-75.
[3]S.StefanieEyerich,KilianEyerich,AndreaCavani.etc.IL-17andIL-22[J].Trendsinimmunology.2010,31(9):354-361.
[4]赵辩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98.
[5]PiskinG,Sylva-SteenlandRM,BosJD,etal.TcellsinpsoriaticlesionalskinthatsurviveconventionaltherapywithNB-UVBradiationdisplayreducedIFN-gammaexpression[J].ArchDermatolRes,2014,295(12):5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