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050011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予以梳理整合。包括:古圣先贤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思想宝库,历代君主的对劳动的倡导推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中国古代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发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物质文明,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养成了中华民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凝铸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劳动教育 古圣先贤 以农为本 小农经济 四大发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劳动教育是个复合概念,既有劳动,又有教育,通过劳动受教育,在教育中劳动,70年来,虽然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位处在几经变化之中,在结合方式上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在做法上也曾有过一些争议,但坚持劳动教育是社会共识,认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高中历史课程做为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阵地,应当担负起劳动教育的重任。下面仅就有关劳动教育的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予以梳理整合,以利于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更好的落实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
一、古圣先贤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思想宝库。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合理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尊重劳动,大力彰显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努力使其实现体面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圆中国梦。
儒家思想的耕读传家思想。《围炉夜话》中说,“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农忙时耕田种地,获取生活资料;农闲时浏览书籍,获取精神养料。这确实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家庭生活方式,或许,只有在“耕读社会”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才能给人以安乐、宁静、和谐、自然的人生化境。
二、历代君主的对劳动的倡导推动。炎帝神农目睹民艰,不辞辛劳,“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春始东耕于藉田,官祠先农”此后,尧授民时、大禹治水、舜耕历山,无不是劳动教育精神的接续。商鞅变法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中国历代帝王都注重通过耕耤典礼来塑造其道德形象。耕耤典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的一项符号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有助于建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政治认同。
中国古代君主之所以重视农业劳动,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促进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
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中国古代的劳动群众主要是个体小农,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小农经济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简单,在比较贫瘠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存在和再生产;又由于它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古代农民的劳动是异常艰辛的。史书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者亦是劳动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勤劳智慧的的劳动人民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以纺织业为例,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再比如陶瓷业,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再比如冶铁业,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多年。隋唐时期劳动人民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四、中国古代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发明。科技创新发明属于脑力劳动的一部分,但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又息息相关。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造纸术是劳动人民又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综上可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华物质文明,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养成了中华民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凝铸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