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生成,演绎生本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抓住课堂生成 演绎生本智慧

李莎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摘 要:生本智慧,智慧来自于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深度思考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堂上要全面关注各种信息,因势利导,寻找机会,恰如其分地生成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纠错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生成,思考,主导,鼓励,兴趣

引 言:

本文将从在课堂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错,怎么总结追问,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探讨,着重研究如何抓住课堂生成的策略。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适时、适当地掌握好课堂生成,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正 文:

生成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普及性的教学策略。好的生成课,往往将课堂上的意义情境化为教和学的资源,师生在自然和谐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宛如一个个从不同角度飞来的发球,如何稳稳地接住它们,需要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数学素养。面对课堂生成性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一、提升学生发言,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节好课不能只关注预设,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更加重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生成,课堂上孩子们的智慧火花的碰撞,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好的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去探索、思考和判断。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细腻的敏感,从学生的眼神、动作感受每位学生的处境,通过观察、巡视,捕捉多方信息;通过转化、引申,运用多方信息,引发学生深度探究学习。

有的老师将名师的教案背的滚瓜烂熟,为什么上课却没有好的效果?该提的问题都提了,却只会评价“很好”,不注重理答的策略,没有进行有效的启发、追问和总结,浅尝辄止,提问的意义和作用不明显。要多采取激励性的表扬,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如:多好的问题,你真善于思考。有的老师提出了问题,不管学生给出怎样的回答,都能给予学生肯定和回应。这样的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提升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例如,笔者在听一位老师的音乐课《种太阳》,在导入部分,老师先让学生们填写心愿卡,再向学生们提问:“心愿像一粒种子播在心的土壤里,你的心愿是什么?”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有一名学生说他的心愿是当一名军人,接着,这名老师没有因为回答与自己课堂预设无关而一带而过,而是追问这个孩子能给大家敬个军礼吗?孩子照做了。接着这名老师还帮这名孩子纠正了敬军礼的姿势。笔者认为,这名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学生积极意义的反馈,看似无关紧要,却为接下来引出教学内容,做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不能仅仅采取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而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提炼、提升。教师们要关注学生发言背后的思考过程及情感需求,多对学生进行追问、反问、转问等方式,给学生展露思想的平台。

二、善待错误资源,在纠错中加深理解

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的交流过程,有很多不确定性。机械地按照自己的预定设计进行教学,按自己设计好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回答稍有偏离,马上把学生拉回来,而不去深究学生回答出现偏差的原因。学生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由于心理和年龄的影响,不会再进一步思考。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害怕课堂出现意外,而扼杀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说出,适时地启发,让学生在进一步地思考以及听取了他人想法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来做引导者和启发者。

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当课堂生成与预设出现偏差,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适当地启发和提问。尝试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会偏离我们的预定设计,也许会耽误一些课堂时间,也要让每一种声音在课堂上都能够展现。学生面对问题也不只是去寻找答案,而是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和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对知识得到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在教学完例题后,教学“试一试150+120÷6×5”,有的学生片面地理解运算法则为“先算乘除,就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算式算为“150+120÷30”。

发现这一错误后,我没有立刻纠正,而是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算法。有学生说应该是“150+20×5,先算除法”。笔者也没有立即肯定,而是把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他们来判断。学生们争论的很激烈,最后全班在思辨中达到共识:同级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来解决,更能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学生课堂上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面对错误,同时又有所收获呢?首先要从学习态度上肯定发言的学生,请他们坐下再想想,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错误类型采取积极的矫正理答,有时是通过探问(当学生对问题理解不清时,教师把一个问题转化成多个问题或换一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往指向目标的方向上思考,有时是借助转问(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转向多个学生再问),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同伴补充。有时则是通过反问(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让学生反着想想这样对不对),引导学生反向思考。而这些之后,还要继续关注回答错误的学生,请他说说有什么新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多种解法的情况,可以把这些解法展示出来进行分类。学生经过分析和思考后,进行比较和优化,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并阐述理由,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问,让学生在一轮轮的思维激荡中,对普遍算法达成共识。老师可以提前预设自己的教学目标,而通往目标的路可能不只一条,教师知道哪条路离我们的目标最近,但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辨别和判断,在相互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中,明确算法。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教师面对如此之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因此,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当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另一方面,要有效地使用教学策略,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究,习得智慧,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2]:陈超群:《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观察研究》,《中小学数学》2013年7-8月(上旬)(小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