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吴楠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省汉中市 712046

摘要:文章当中结合实践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希望能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此,结合实践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予以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1就业指导课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就业课程满意度不高,很多大学生觉得就业指导课程非常的枯燥,对就业起不到多大帮助。高校当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仅仅局限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发展观。而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发展类课程彼此割裂,缺少有效结合,无法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1.2就业信息发布 “碎片化”,就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有待整合优化。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统计处理和变化趋势的预测较为欠缺,招聘信息采集数量不足,发布形式单一。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教师、亲友的介绍和新闻媒体等渠道了解就业政策及招聘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分散,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3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较低,亟待建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长效机制。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仅针对毕业生,在“毕业季”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和就业技巧培训等,缺乏长效的就业辅导、专业的职业测评、科学的职业规划、系统的职业能力培训以及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帮助等,工作定位呈现局限性、零散性和阶段性特征。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对职业测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等就业服务表现出迫切的需求,均超过80%,但实际普及率和执行率均低于40%。这一现象是由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和教学工作长期互相隔离、缺少合作,不够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未配备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5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就北京高校而言,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指导就业工作,贯彻政策精神,并依据毕业大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就业指导教师的学校极少,大部分高校仅由任课教师、辅导员或其他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些人员普遍缺乏扎实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就业指导实践经验,且精力有限,以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展缓慢。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2.1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是通过强化职业生涯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和作用,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各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分层次、分阶段、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拓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成功求职的毕业生,以及事业成功或职业发展出色的校友请上讲台,为学生讲解真实的选人用人标准,传授求职成功的经验,讲授精彩的奋斗历程和职业发展进程,通过亲切互动实现学生在学习效果、就业知识、求职技能、职业自主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构建高度整合、精准推送的就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一是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供需要求,实现职位供需的智能化匹配,将招聘信息精准推送给条件匹配且有需要的同学,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效率。二是完善现有的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内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开发与之配套的手机App,着力打造多通道的就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利用就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充分挖掘校友资源,邀请毕业校友入驻平台,发挥校友对学校的反哺作用,提供更贴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招聘信息,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四是邀请优秀校友在平台内分享成功的就业经验或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微课堂”,帮助学生对未来行业和职业有更清楚的认识。五是利用平台开展动态调查,对就业大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并依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高校就业状况统计与反馈机制,从行业需求、就业率、就业质量、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反馈,通过就业层面对大学生招生专业和培养效果进行回应,从而实现大学生招生、培养、就业三方的有机联动和科学互动,系统化助推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

2.3升级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精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是根据国家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大学生培养过程和学生需求提供单位实习、专业实践、专项培训、就业咨询,个性化辅导等全程式就业服务。二是根据就业形势、用人市场需求、学生特点变化等及时调整常态化的就业工作导向,更新工作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就业工作效果。三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最新的国家政策及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用人标准等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就业相关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对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相对科学合理的预判。四是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价值观和优劣势,从而更好地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五是对困难毕业生进行点对点的重点帮扶,找出困难的具体原因,坚定不移地贯彻精准帮扶理念,实现“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2.4培育和践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长效机制。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要更新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结合大学生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并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将学生吸引到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科学引导其进行理性创业。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强自主创业指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积累实战经验。三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将国家要求、产业发展、学校教学、专业研究、实践应用进行有效对接和系统融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保障机制,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五是不断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长效机制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倾斜。

参考文献

[1]徐桠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6(5).

[2]文正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探索及政策演变述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3]彭鑫艳.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8).

[4]楚旋,张莉.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6(4).

[5]孙兆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关系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