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籍田 小学 610222
交流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可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一、交流方法,碰撞思维——提高交流意识
数学交流能力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是交流的最基本工具。在课堂上让学生“能说会讲”,能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在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说思维、说过程、讲道理、讲方法。能够有理有据的完整分析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可以自己自言自语的叙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
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节中,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在低年级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只是让学生能够讲一讲圆的形状,知道圆的基本要素和简单特征。而到了高年级,不但要求学生能深一层的认识圆的特征,还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圆的各部分关系,如自行车轮胎为什么做成圆形?在实际应用时,能联系生活实际说算理、讲清道理、质疑问难。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在小组里展开讨论交流,从交流中明道理、懂意义。
二、师生共同交流——挖掘智力潜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上的智力因素,让学生把数学思维集中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好师生共同交流的工具。在高年级,我除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口语表达外,还应扩展思维,发展数学交流能力。因为高年级学的知识比低年级全面、内容广泛,思维性强,学生的思维由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学习“圆的面积”的转换思维时,基本思想是化曲为直的方法。把圆剪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拼成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我通过演示割——拼的过程,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除了明白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外,还应充分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更深入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两个半径…。这些内隐的知识必须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下才能发现。如果只靠老师告诉得出的结论,学生永远也不能理解,永远也不能提高空间观念。在数学课堂活动中,都以学生活动为主。如叫学生上台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协作,再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真正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三、提供交流的环节——推动自主交流能力。
1、在比较关键的环节、内容跨度难的地方交流。适当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比如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2、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积极性,充分改变后进生只听不说的坏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班队活动中,让学生讲一讲“数学小故事”、“数学游戏题”、“数学谜语”。学生有了交流的兴趣和爱好,就会主动去思考、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在组织这些活动时,给后进生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让他改掉胆小的性格,为以后课堂上的主动学习、提高交流能力起推动作用。
3、自主出题编考题——交流自己的编题依据
在班上,为了防止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长期依赖习惯。我让全班同学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题,数字出题,给学生创造写的机会,再进行书面交流。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小组内展示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查漏补缺,交流自己出题的依据。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措施有许多,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说正确的思维、说完整的过程、符合逻辑的语言交流,说得简练有吸引力,使数学交流成为一个表达、倾听、交流、批判、修正的过程。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