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三之三水景城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常规教育与自控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但是用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仍然停留在面秩序的外在基于训练当中,是针对环境的游戏化而开展的。它是控制幼儿自我发挥的天性而强制幼儿完成各项活动的教育方针,常规教育主要是这些教育方针中的指导性纲领。幼儿的自控能力是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幼儿的生存环境还是教育方式都与其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幼儿未来的发展与幼儿常规教育和自控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文就中班常规教育与自控能力的内涵进行深入阐述,分析出影响两者因素,并根据常规教育与自控能力在幼儿园实施的现状,进一步出如何有效地进行中班掌握教育自控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中班;常规教育;自控能力;影响因素;策略分析
前言:幼儿的自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出生之后,对外界的事物都比较新奇,因此,大脑皮层的抑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一般是处于兴奋冲动的状态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各项身体机制也逐渐成熟化,这时候幼儿的行为表现就会从转向成熟转化,而逐渐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常规教育是幼儿成长阶段的交易前提,够将这种平衡的行为转化成了自己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会有所提高,这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控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因此,有效进行中班常规教育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使幼儿逐步发挥其自主权,久而久知幼儿也会学会自我管理。
一、常规教育与自控能力的内涵
(一)班级常规的含义
我国大部分的学者和专家认为班级常规指的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和要求。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常规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的是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另一方面指的是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曾指出,:儿童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幼儿所处的环境,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在这个环境当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够发展自身的情绪状态,它是一个基础的太环境。所以洋归教育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作为该管理的实行者和操作者,在实践当中必须抓住要点,采取措施,才能够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控能力的内涵
对于自控能力的界定,至今为止经济学界并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而比较系统的阐述自控能力其实也包含了一些核心要素:
(1)自控能力能够很好的衡量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而进行及时的预测和评价,规则的优化是自控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2)自控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因此自控行为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就是规则的约束力。
(3)自控能力是每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是根据目标和信念所展开的行为活动,所以人的自控能力的综合评价来源于每个人的外部环境和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自控能力指的是在外部没有监督的环境下,能够完成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自觉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分手规则前提,从而对自己进行完整的监控与调节,进而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自身期望的品质。
二、中班常规教育与自控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1)自由型常规教育
在常规教育当中,教师认为幼儿应该自由的发展,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教育当中也是如何让幼儿动起来作为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自由散漫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管制型常规教育
这类常规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并没有将常规教育与管理幼儿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常规教育就是束缚幼儿行为的管理机制,通过不断督促提醒和要求纠正幼儿的行为,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而且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条型常规教育
要是把这类常规教育用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约束幼儿,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在教学当中,不会灵活变通,往往以死板的方式看待问题,这种墨守成规的方式势必会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的阻碍作用。
(4)说教型常规教育
教师往往通过说教式的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和规范,此类常规教育有正确的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成因,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身上,忽视了幼儿主体宴席的常规的特点,幼儿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挥。
(二)中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现状
(1)对中班幼儿的短期培养目标不明
中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阶段,起到了呈上请啊的作用,是幼儿身体成长身心发育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普遍在四到五岁,相比于其他幼儿,这个均段的幼儿更加需要养成集体意识和规则的认识,但是就目前来看,幼儿园课程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大中小班的教育课程基本持平,而且教师并没有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以致幼儿的自控能力的发展缺乏积极的引导。
(2)忽视中班幼儿的成长特点
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中班幼儿比较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但是对自身控制力的掌握并不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幼儿园没有做到细致化的分类教导,导致幼儿的自控能力难以提升。
(3)教师在幼儿的自控力培养上过于严苛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幼儿园教师并没有循序渐进的对于幼儿进行约束和管理,是采用强硬的惩罚手段来发展幼儿的自控能力,这种教育太过严苛,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幼儿的心理扭曲。因此,这种教育方法有着很大的弊端。
(4)家庭模式对幼儿自控不利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以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溺爱骄纵孩子的行为。很多老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对幼儿采取浇灌的教育方针,很不利于幼儿的自控能力的养成,也降低了幼儿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的年龄
理学家表明幼儿的自控能力与神经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年龄大多处于三到五岁之间,大脑皮质抑制肌注并未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幼儿会经常表现出冲动自制能力差的现象,所以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与幼儿的年龄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控能力就会逐渐处于平衡状态,而逐渐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的性别
幼儿的自控能力也受性别的影响,男生的神经活动高于女生,因此在行为表现上也会更加冲动,表现出男生的自控能力差于女生。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儿应养成温柔贤淑的性格,男孩应具有坚韧拼搏的精神,所以对男孩的行为并没有过多的约束,而对于女孩儿的性格管控比较严格。所以他的自控能力与文化观念你特征都有着莫大的联系。
(三)家庭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家庭教育当中,如果家长能够你乐观民主的态度教育幼儿,就会为幼儿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标准,久而久之,幼儿就根据正确的行为标准来监督和管理自己。如果家长以溺爱迁就的方式教养孩子,就很难养成自控能力。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自控能力发展利弊分析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自控能力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不断调整常规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超越幼儿自身自控能力发展的水平,同时也要避免不同阶段的幼儿总是重复性的接受一些常对教育。比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常规教育的重点就是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一个过渡。而对于中班的幼儿开展常规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幼儿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的同时学会如何和其他的小朋友和谐相处。所以在教育指导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交际上面的冲突,让幼儿面对存在的真实情况去解决问题,掌握各种集体生活的规则,让幼儿尝试借助规则和自己的思维解决这些交际上面的冲突,从而可以使用一些社会规范和准则去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而对于大班阶段的幼儿教师要侧重如何帮助幼儿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进行过度。自控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完成,更需要给幼儿实践机会,让幼儿去体验和尝试。而常规教育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帮助幼儿获得社会交往经验,所以常规教育对于学生自控能力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常规教育中不利于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现象
有的时候我们习惯使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常规教育的成效。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会通过检查或者评比等这样的活动去做好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那么这也使得教师不得不在落实常规教育的时候比较的按部就班,什么时间就要完成什么任务,或者喜欢一步到位。同时会通过整齐划一去衡量常规教育的成果,这样使得教师在落实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其次就是很多时候会借助听话作为评价幼儿自控能力强弱的标准。这样一来并不利于对幼儿的自控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误导。很多幼儿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会暂时克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这种控制并不是发自幼儿内心的,所以会使得那些得到表扬的幼儿在集体环境中过分克制自己的行为,无法实现幼儿真正的自控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焦虑等心理问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幼儿健康的发展。
五、班级常规建立与自控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之间的讨论、合作、交流使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盲区,调节自己的行为规范,并掌握学习方法,是情感体验的必然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活动规则时,应该将幼儿的观点和意见考虑在内,让幼儿共同参与到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当中,这样才能够影响幼儿参与活动常规教育必然性,使幼儿理解制定这些活动规则的目的,以及对自身的要求。例如节约用水,不可大声喧哗,不可打闹等活动规则,在讨论过后,玩儿也会自觉地遵守。如果该活动当中出现一些幼儿不遵守的现象,那其他幼儿也会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提醒,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比如在一次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中。我为幼儿播放了一些小视频,其中有一些用水方面不正确的行为和一些正确的做法。这时候我将幼儿进行了分组,鼓励幼儿看过视频之后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判断正误,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在幼儿总结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我们用完水必须要关开关,还有的幼儿说在家看到了奶奶把淘米水用来浇花等等,通过幼儿的讨论和分享,大家认识到了用水的一些正确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也认识到了社会的一些规则,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有效的实现了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个培养是借助幼儿自己的讨论交流获得的,更具有意义。
(二)用音乐豪杰幼儿的身心,使幼儿躁动的情绪归于平静
音乐能够带动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在活动当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因为它能够舒缓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所以在教育当中,诗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当中整理材料,例如,午饭期间只可以播放一段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这样不仅能够舒缓幼儿的疲惫,而且也能够让处于兴奋状态也下的幼儿平静下来。在睡觉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段摇篮曲,以帮助幼儿睡眠。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播放的音乐不能经常更换,要让幼儿形成一种习惯,从此以往下去幼儿的自控能力也会得到稳步提升。所以在对幼儿进行自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艺术的价值,借助音乐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和心智,帮助平复幼儿躁动的情绪。这种方式在幼儿午睡或者幼儿完成了户外活动需要走进教室进行一些室内课程的时候比较的适用,幼儿通过教师播放音乐会逐渐的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保持安静,什么时候需要从之前兴奋地状态中调整过程,从而之间的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
(三)幼儿的主体性是常规教育的基础
幼儿的常规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而且也能够使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日常的教育当中,教师必须强调自主性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依赖于由外到内的强迫灌输,要让幼儿主动接受,从创造条件中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构建。它是一种自由和常规的协调。教师要引导幼儿自我发挥自我评价,在日常的活动当中,通过鼓励机制,每周每月评选班级明星,在圆地张贴小红花,幼儿颁发奖状,以这种荣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对自身的约束力,常规的建立也就会水到渠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推选出本班的小组中或者负责人,然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和自己一起制定相关的优秀小朋友评选的标准,可以设定更多的奖项,争取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评选中,通过评选鼓励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动力和高度的认识,借助这种激励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常规教育,才能够让常规教育更好的为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服务。
(四)顺应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必须根据这个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要以平等相处的方式与幼儿进行师生交流,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经历其自信心和安全感,而且也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榜样意识,使幼儿在以后的成长与学习当中能够以教师为榜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此外,在日常的教育当中,教师要深入浅出地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受原始冲动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因素与环境因素,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幼儿的移情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与周围的同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从而根据外部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结论:总而言之,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相当于一个微观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幼儿必须要学会如何遵守规章制度,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如何独立判断是非对错,如何与人相处。所以常规教育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所有的幼儿整齐划一,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能硬性的常规教育严格要求幼儿,要循序渐进的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化水平,为中班幼儿制定适当的常规教育手段,为以后的成长与心理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小红.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谢军.3—9 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4).
[3]林菊.幼儿常规教育刍议[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