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省宿州市 235200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路是坎坷而漫长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获得启迪,努力让学生乐于习作,乐于表达,让习作成为学生描述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习作中快乐进步,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索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重视对学生习作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主要从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入手,并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期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习作水平可以体现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的习作练习不但可以检验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现在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阻碍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缺乏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对趣味性强的东西更感兴趣,现在的习作教学往往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过于生硬,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有太多的情感投入,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是生搬硬套一些名言警句,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被动地完成习作任务,这样的习作不但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习作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束手无策,将学生习作水平不高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让孩子久而久之形成敷衍了事的态度,写出的作文往往空洞平淡。
(二)缺少观察和想象
观察是积累生活的过程,要写好文章必须要广泛积累,认真观察。小学生在习作中往往缺少观察,缺乏洞察力,不假思索,直接套用,写出来的作文缺乏张力和审美性。另一方面,习作离不开想象,柯勒律治说“想象就是心灵的眼睛”,我们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想象力创造出新形象,进而抒发自身的情感。小学生认为写作是重复一些单调、无意义的琐事,“记流水账”式的写作不但散乱而且毫无情趣。
(三)脱离生活,缺乏创新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我们有对生活的体悟,还要有对美的追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往往背诵作文套路,形成格式化的习作模版,背诵似乎成了习作的重要途径,不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而且无新意。如果总是拘泥于一种模式,缺乏创新性,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始终无法出众。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一)在课外阅读中提高习作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大量的书籍阅读中开阔眼界,也能在不断地知识积累中有效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要明确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
首先,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其思维意识与身心健康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书籍的选择上,能够挑选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书籍,并在推荐给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将书籍通读一遍,以保证书籍内容健康有益,适合学生阅读,使其免受不良书籍内容的荼毒。
其次,教师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年龄特点,在选择书籍时尽量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且充满趣味性的书籍。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书籍的同时,养成记录笔记的习惯,将读到的经典段落与好词好句一一整理在笔记中,并时不时地翻阅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对书籍叙述手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将阅读书籍所积累的知识学以致用地应用在文章写作中。
因此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与写作能力,而教师也能在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中,完成对习作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高。
(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习作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造并呈现的过程,只是在实际教学中囿于条条框框的限制,影响了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深入挖掘与表现。为了彻底打破这一局限性,建议老师尽可能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较少设置框架,为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真实想法的畅所欲言提供开放的空间,这样呈现出的文章才是有温度的,有人情味的,是坦诚相见的。
比如,在指导学生以“桥”为主题进行习作训练时,我没有给学生展示任何有关桥的图片,只是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桥入手,从桥的主体景观、桥的作用、行人的活动、周围的景色等方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借物喻人。结果,有的学生联想到学过的课文《搭石》,想到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学生由桥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的联想到为培养人才铺路搭桥的老师……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浮想联翩,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另外建议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应该充满个性化和针对性,这也是一种有效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力的有效手段,避免千篇一律模式化的评价,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当然,鼓励性评价不是一味的赞赏其优点,而不告诉他们作文中存在的缺点,这不是作文评价的本意,也不是赏识教育的本意。其实,学生也特别希望教师能指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缺点而加以评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完美。教师对学生作文做出的恰如其分的评语是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催化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表达情感。这是一种朴实的、自然的美。
(三)建立生活化习作课堂
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好的作品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只有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习作时有足够的灵感。我们要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要让他们明白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最不易与别人雷同的素材就是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果从身边景物写起,从身边小事出发,也许会给人不一样的惊讶,会更具有真切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如何才能在习作课堂上落实生活化教学方式呢?教师应该精心钻研教材,根据每一次习作训练的要求,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已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跟着学生的思路,探寻学生的本意,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引领学生走进写作,开启学生写作的智慧。我对语文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当前教材大多通过讲述的方式展现生活道理,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期间,应该对此加以运用。
如在学生学习《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感悟;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故事情景。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改编。通过演绎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表达的主题进行分析,得出“亲身下河知深浅”的道理;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引到生活上,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找到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课文的写作手法上,让学生对课文中使用的技巧进行深入了解。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活动,对学校的景物进行观察,以《祖父的园子》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变得生活化。
结语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愿意习作、乐于习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注重积累习作素材,指导习作技巧,注重习作评改等方面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72-74.
[2]苏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吴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3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