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方向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中国山水画方向之我见

郑小河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100

摘要: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中重要的一个画科,在中国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山水画是从人物背景下逐渐脱离成为独立画科的,它的美学哲理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的认识,它主要集中表现在对“阴”与“阳”和“心”与“物”两个方面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把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贯穿到人的一生中去,把创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作为作品的终极追求目标,它是人们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然而不同时期画家创作的作品截然不同,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每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山水画;方向

引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道出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艺术需要传承而贵在发展,贵在创造。中国文人画以其特殊性,以相同的理念和相似的面貌延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山水画也面临着随着时代发展要创造出新的图示和意境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时代要求。山水画也好,风景画也罢,应该是艺术家思想、审美和技法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品格和境界的再现,是符合时代审美和时代需求的艺术表达,而不是单纯的所谓传统技法和古人意境的简单传承。基于此,本文对中国山水画方向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水画的起源和萌芽

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山水画萌芽于六朝时期,起初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多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唐宋年间,形成了完备的格法。千余年来,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20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早在两晋时期,佛教大盛,雕刻绘画在当时为宗教所利用,作品大多作于寺塔墙壁,当时就有画师“能写江湖九洲山岳之势”,这就是山水画的起始。顾恺之所撰《画云台山记》是最早的山水画文献,而后出现了中国画特质的决定和理性的起点——宗炳及《画山水序》,如果说前者是一个构图设想的文字记录,还不能算是正式的山水画论,那么后者应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到这时为止,山水画已经完全脱离人物故事而彻底独立。

2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朝,在东晋的顾恺之《论画》中就讲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由此看出,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那时中国山水画还未从人物画中真正分离出来。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兴盛于唐宋时期,元时期达高峰,衰在明落于清,1949年后逐渐恢复和发展,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到了五代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分别创立了两种画法体系即青绿重彩和水晕墨章。其中北宋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的发展里程,还是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作品。

在元代山水画中最足以代表时代风貌而又对后世影响较大者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不仅代表着当时画风的深刻变化,而且对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处境、遭遇基本相似,审美情操、艺术见解也不无相通之处,都有超脱世俗的思想,追求平淡、空蒙、高古、闲雅,过着林泉高致的生活,在艺术创作中共同追求着适合他们心境的感情形式,抒发着闲适、宁静的主观心绪。

明代山水画逐渐呈现风格多样化,出现了众多复杂流派,山水画坛显示出兴旺态势。明中期出现了“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属于文人画体系,晚期则出现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提出“南北宗论”,即“崇南贬北”,对文人画的地位倍加推崇,贬低北宗山水,形成宗派之争。

清代的山水画只是在初期产生了一批大家,不仅超过明代,也可以媲美宋元,他们巩固和发展了历代山水画的优秀传统。陶铸百家,融合南北,既有因袭,又有创新。其清丽工秀之笔、苍老浑厚之气,是山水画再度兴起的标志。以主流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非主流派——“四僧”(渐江、髡残、八大、石涛)产生的影响最大。“四王”作画以仿古为最高目标,他们主张的画风使清代山水画几乎进入窒息的状态,但他们严谨完整而又规规矩矩的状态,的确给后学者极好的教材。“四僧”以主张创新和排奡纵横的画风,给画坛带来了生机。

而到了近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人均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元素和理论,并深入到自然,观察体验,创作出自己的绘画风格,使山水画又重新注入了新的生气,将中国山水画又提高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思考

3.1素材源于生话,结构需合理深刻

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山水画只是把生活具体到了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去。只需要把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利用得当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加料”、“装饰”,有时候加法做得太多不一定是件好事,适当的减法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自然已经很美了,多余的装饰都是无谓的。把生活素材运用在创作之中去,就会深入人心。另外构图也一定要考虑清楚,构图是决定一幅画作的定位和核心的因素,就像是一个支架一样支撑着整幅画。所以构图一定要坚实稳定,千万不能松垮或散乱,山水画的构图一定是让人看得懂的,它不像科技图那样具有金属感,山水画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单纯的真实的美,所以山水画作构图主要讲究的就是稳定合理而又深刻。

3.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

到了现代,中国山水画形式表现多样,可谓是百花齐放,但依然没有离开传统文化。中国山水画紧随时代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扎根和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就是中国山水画在国家举办的大型展览和比赛中体现着它的价值和地位,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作品诉说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在表现手法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观念和技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3.线条顺畅优美,运笔流畅自如

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和软笔书法很是相似,在书法上运笔十分重要,山水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笔墨的轻重、运笔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一幅画的最终呈现效果和对山水的还原程度。通过笔墨的轻重颜色变化和运笔的轻重,画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就把山水描绘的栩栩如生;倘若是运笔不当,即便是一幅画上运用再多的色彩也是无济于事。再者就是线条,山水画讲究流畅与留得住,流畅的线条摆在欣赏者眼里给人一种气息舒畅流动的感觉,心情自然也好。其重要线条也需要留得住,它可以使山水画作视觉效果更加坚实宏伟。可如果是一幅“呆板”的画估计没有人太多人愿意欣赏,更不会去花费重金投资收藏。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长相甜美清新的女性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眼球,美好的绘画艺术作品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和收藏。

结束语

总之,不管怎么变化,山水画特有的笔墨精神和诗意境界是不能变的。这是保证其民族基因特征的内核,是中国画的特质和标签。笔墨是传统山水画的标配,诗境是其精神桃花源,意象化是其与大自然之间的转换器,程式化是其组装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延喆,樊晓婷.谈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06):81-85.

[2]贾丽权.探析宋朝山水画的发展[J].美与时代(中),2019(12):8-9.

[3]罗媛,田筱源.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语言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8-19.

[4]张书青.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走向[J].书画世界,2019(05):89-90.

[5]李岗.从写生到创作——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刍议[J].美术,2018(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