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题音乐对激发低段学生有效欣赏的策略初探--以《动物狂欢节》低段教材选曲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基于标题音乐对激发低段学生有效欣赏的策略初探 --以《动物狂欢节》低段教材选曲为例

姚可婷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内容摘要: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音乐作品,作曲家意图把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例如圣桑所创作的《动物狂欢节》就是采用了音乐标题化手法,在中低段的音乐教材中平均每册必备一首,其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标题内容和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受到了学生们尤其是低段孩子的喜爱。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标题,较其他欣赏曲目而言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听觉反应,认知反应等,所以我根据标题音乐的特点。

关键词:标题音乐;低段欣赏教学;有效欣赏;策略;


  1. 标题音乐在低段欣赏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欣赏课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由于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尤其是低段的儿童,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故事,他们喜欢听,还喜欢自己饶有兴致地讲。并且可以从表情中观察出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再加上我们能适时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感兴趣的音乐两者结合,不但可以比较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对音乐形象的联想,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对音乐情绪的把握,让学生在欣赏课结束时脸上还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哼唱着乐曲的主题旋律。通过标题音乐的有效引导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一些欣赏音乐,如何去听懂音乐的方法,由点及面。从而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激发学生欣赏其他非标题音乐的兴趣,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获得美好的音乐感受,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与能力。


  1. 标题音乐欣赏的具体引导策略与方法

  1. 律动体验式策略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但是在让学生体验音乐时,激发学生律动反应,借助律动来表现时,有几点比较重要和值得注意。

1、教师的引导语言应简明扼要,恰到好处。

标题音乐一般都结合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并且融合了戏剧、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但出发点都是音乐本身,其他特别是故事情节只是辅助。有个别教师会过分地夸大了故事情节的作用,用大篇幅的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情节和讲解来引导学生来进行律动动作表演。甚至在课堂的最后才想起或者加入音乐本身,而这时的音乐地位便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律动进行也自然脱离了目标本身。

以《狮王进行曲》为例。我们在进行语言引导时只需要交代几个关键的音乐变化节点,以供学生自己展开动作的想象。引子--狮子从沉睡中醒来,森林中的动物们的心情和表情会是怎样?最重要的主题交给学生来说明--想象狮王出场时的状态和动作,第二部分在表现狮子的吼叫声时,中间有部分装饰音可能是其他动物的心里活动,会是怎样?没有必要把整个创编出来的故事讲述一遍,或者在讲故事是把《狮王进行曲》当做背景音乐;应当在音乐的欣赏中适时用有效简洁的引导语言,让学生自己充分想象,为完成动作设计做好铺垫。

2、以音乐来设计动作,引导学生发生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

《狮王进行曲》中,如果将音乐,角色,剧情作一个整合的话,引子部分出现的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可以由森林中的其他动物来表现;主题开始时的整齐划一的行进节奏可以是走在狮王前面昂首挺胸的仪仗队形象;主题是狮王威风凛凛的出场行进;在狮子标志性的吼叫声中又有其他小动物的膜拜与致敬;所有的这些都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知体验,通过自己直接的动作来体现,而这些动作是不需要经过特地排练或者修饰的,而是自然的身体动作反应,比如:行走、跳动、转圈、抬头、挺胸、摆动……但前提是学生已经能准确地感知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高低等等。

(二)表演合作式策略

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等都可以看作是现成的表演剧本。在学生的欣赏基本达成设定目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式表演来加深对于乐曲的印象和增加欣赏的深度。

记得《公鸡母鸡》的表演环节中,有一组学生十分有趣,母鸡用了单簧管的音色,公鸡用了钢琴的高音音色,表演的是两个男生,扮演母鸡的男生在单簧管开始演奏之后摇摇晃晃地出场了,音乐节奏开始紧凑起来时他便左顾右盼地到处张望和不停晃动,扮演公鸡的男生随着音乐声从高处潇洒地“飞”了下来,中间两段音乐重叠演奏时,学生表演出了公鸡和母鸡开始吵架,越来越激烈。直到最后“蹦”的一声,双方立刻扭头朝着两头趾高气昂地走开了……意思在于谁也不服输,没有吵出结果来,当然也有表演的组有一方是胜出的,还有公鸡和母鸡都气倒在地的……

这样的合作式表演,让学生在比较宽松、合作、探究的氛围中,通过耳听、脑动、身动相结合,了解音乐还可以通过表演来体现,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从音乐的要素出发,表现各种形象,紧扣音乐本身。

  1. 主题创新式策略

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我们会告知学生牢记音乐主题并试着哼唱主题。但是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有部分是单一段落的曲式结构。当然也有像《狮王进行曲》《大象》。还是有很明显而又生动的主题音乐出现,而且刚好与标题的形象十分吻合。所以在哼唱狮王进行曲的主题音乐时,我引导学生用“bong,bong”的发音来带表情地哼唱狮王出场的主旋律。在每一小节的强拍上给一下大鼓的节奏。让学生的哼唱更有感觉;在《大象》的主题哼唱时也是如此,用“dong,dong”的发音来替代曲谱,还是在三拍子的强拍上给一个鼓点的节奏。与大象沉重笨拙的舞蹈形象更贴合。有些易于演奏的主题我还会让学生用课堂乐器竖笛等再来表现与演奏,加深体验。


三、运用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依附于三维目标而定,使欣赏重点突出。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狮王进行曲》易于哼唱出主旋律,学生也很乐意去配合完成。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例如《袋鼠》则不易于哼唱出主旋律,而是易于通过表演来体验到旋律跳跃式行进的方向和动感。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最终还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开展一切策略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二)教师应当以音乐来教音乐,使欣赏有效。

教师应当以音乐来教音乐,而非过分依赖语言。教师在课前不断反复地聆听,必须对曲目的相关要素、曲式结构等作必要的分析甚至是摘记,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提取主题或者特色部分的音乐进行再次欣赏,牢牢把握住“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欣赏原则。因为欣赏的主体是音乐本身,所以就像之前我提到的教师应当尽可能少说,只要作简要的引导提示,提示语要经过斟酌,尤其是此类标题音乐,强调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大胆地表述或者用直接的身体动作表达出来。因为往往学生在此类音乐的聆听中容易更直接地表达出自己感知到的音乐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公鸡母鸡》最后结束的“beng……”有的学生认为是公鸡取胜,有的认为两人“一拍两散”,有的则认为随着音乐两人都被对方气倒在了地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肯根据音乐产生想象,便都是正确的。

四、总结与思考

音乐欣赏教学是结合了听觉、视觉、动作、认知等各方面的综合活动。教学也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听,而是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下,曲目中尤其是可以通过像标题音乐这样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等方面都能体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用这样的乐曲作为激发学生律动反应,听觉反应,认知反应为契机,我们通过抓住标题音乐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为主,辅以绘图,视听,哼唱,借助课堂乐器表现等形式的体验合作式教学策略作为引导,让学生也更主动有效地完成了欣赏音乐地体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

【2】刘慧霞.《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3-31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林丽莉.《动物狂欢节 .现代动画诠释古典音乐》〔N〕.中国电影报.2009-01-15

【5】黄颖.《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课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