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方能无患,让涓涓细流只为花的绽放——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前如何指导学生的资料搜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2
/ 2

有“备”方能无患,让涓涓细流只为花的绽放——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前如何指导学生的资料搜集

孙舒楠

浙江省杭州市 萧山区湖滨小学 311201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时间上,而忽视或淡化了课前的准备工作,使得我们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往往和学生的实际情感拉开了距离,学生无从感知理解,而导致课堂的冷场。品德课程明确提出: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不断地创设问题,让儿童通过资料收集、交往、讨论不断地反思自我、反思社会来形成基本认识和观念。新课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综合性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课前准备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要求。

【关键词】资料 搜集 指导 课前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近生活,学会生活、立足社会的学科。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生活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而是提出了把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更高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也在努力地尝试着按照要求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在课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也不忘给学生布置活动作为课后延伸。但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手上的确拿着一堆资料,以为资料越多越好,有甚者还互相比“厚度”。可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拿着一叠资料不知道从何读起,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直到读得口干舌燥,教师勉为其难地让他坐下,其他的同学则因为资料的雷同而万分失落。这样的课前准备对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实效性的意义。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资料的搜集指导不到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低段,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或者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就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津津乐道,也让我们短短的课堂40分钟能够更加的有效。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让课前准备落到实处,不再让师生们遭遇尴尬呢?

  1. 有关生活题材的低段道德与法治课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接触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更体现出了生活性的特点。由于低段孩子年龄小,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弱,因此我们的调查任务应该设计得比较简单、明了,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1. 把调查细化成问题

调查的内容就像一个面,孩子会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我们可以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当然,问题要具体可感,互有联系,使孩子们的调查有据可依。

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家乡新变化》要让学生课前调查搜集这几年家乡的新变化的文字或剪贴报。了解自己所在的街道的前世今生,收集家乡以前和今天变化的故事、图片或实物。学生怎么收集的呢?可能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把问题细化,比如我们可以让他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去收集,这样学生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如果你还能发现其他方面的变化那就更棒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调查有了奔头,有了内容,同时也由“扶”到“放”,给学生一定的留白,使调查结果求大同,存小异。


2.把调查改编成表格

一个调查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范围太广,形式也纷繁冗杂,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汇报时更是不知来龙去脉。为了将调查化繁为简,成功地进行到底,老师可以把一个调查改编成表格。

如:我在上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家排好队》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应该排好队的地方,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设计一张操作性比较强的表格。


应该排好队的地方 排队时出现的问题 怎样排队好

食堂

地铁站

学校分水果时

……



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另外,我们还应根据具体内容知道调查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先干什么再干什么,预想到调查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是调查不再无从下手。


3.家校联系,丰富资源

要想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到底,进行彻底,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中得到稳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较恒定的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作为道德、法制教育者的一员也要鼓励孩子做好课前调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课前调查落到实处。

如果适当降低难度,又能与父母携手完成调查,那对孩子来说,不光乐于进行课前调查来考察生活,还能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香甜的果子,把遥不可及的、空洞的说法变得生龙活虎,让课堂40分钟“活”起来。



  1. 有关成长题材的中段道德与法制课

中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由关于行为规范方面的题材过渡到了关注孩子的成长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来,逐步成长。因此,中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多的内容体现了孩子的成长,使孩子通过探究后获得感悟并内化于心。


1.小组合作,效率倍增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深受多数老师的青睐,课堂上更是必露的一招,我们还可以将小组合作跳出课堂,适用于课前准备。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了对学生社会性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提供了搞调查的基本范式:调查对象、调查路径和方法、调查中注意的礼仪,但学生单独完成往往动力不足或草草了事。

通过多次小组合作调查,我发现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多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得到了拓展,对调查方法也有了更好的掌握。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调查过程,他也成为了学生的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任务,而且他们因有了与之共同活动的搭档而兴趣倍增,因而也提升了调查的质量和活动效率。


2.实物搜集,凸显特色

一提到资料,大家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等,要是指导学生尽可能搜集信息的原始资料,将反映情感的实物:比如三上《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篇,让孩子们把他们心中反映和父母美好回忆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一定能使学生对父母有更多的情感共鸣,也能另课堂更加的温馨,更能激发孩子们内心对父母的爱。

课堂40分钟的浓缩是课前四百分钟甚至于更多时间浓缩的精华,因此我们不可忽略课前准备,更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资料搜集活动,让资料搜集活动也成为孩子的一种课程学习生活。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如《静悄悄的革命》中所阐述的一样真正回归学生的主体,回归学生的生活。一直坚信: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愿通过我们的引导,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实用、更有趣、更有效益,更好地引领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婉清.高效课堂从课前着手--浅谈品德学科学生的课前准备[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 (5)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