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中心幼儿园 441000
摘要:家园共育不是新鲜名词,而且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站在家园共育的视角,对于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实证的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模式;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小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上来。就如陈鹤琴先生曾经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但是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实践,单纯依靠幼儿园一方的力量不能有效达成教育目标,需要幼儿家庭的密切配合。对此,我们构建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一、家园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增强操作性
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教师也不太了解孩子以前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果教师想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制定教育计划,就必须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从家长那里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包括孩子的兴趣倾向、性格特点、动作发展水平,等等,这是制定一个好的、有效的教育计划的基础。此外,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思维能力不发达,在制定教育计划时更需要教师费一番心思,使其更加细致入微,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因为家长的参与,常常可以增强教师制定的教育计划的可操作性,将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有的教师和家长会就孩子们哪些方面的自理能力比较欠缺进行沟通,家园通过互动会掌握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注意什么,会让家园双方掌握培养的重点,教育的时机等。在家园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其更加了解幼儿园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课程,以便于他们适时参与其中,以发挥其教育主体的功能。而在具体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家园双方会互相监督并进行调整,从而使教育计划越来越完善,并更好地服务于相关教育实践,最终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借助多种途径实现优化,促进家园合作
在家园共育模式下,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除了在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中指导家长育儿,增强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意识,还会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园一日活动中的自理情况。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会将改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见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指出来,并指导家长怎样矫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观察教师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生活行为表现。又如,在家园共育中,我们还会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的资源,特别是对那些有特长的家长,我们还会邀请他们来园参与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或者听听他们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看法。像有的家长是牙科医生,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给孩子们讲一讲怎样保护牙齿、怎样正确刷牙等知识,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的优势资源,使家园共育变得更加具体化。此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网络途径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还丰富了家园共育的内容。如我们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为了更加的生动、形象,可以利用网络分享一些有趣的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小故事,既有视频、照片的形式,也有图文并茂的美篇,不但可以使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教育理念与教育步骤,还能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家园共育标准一致,提高教育效果
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要和家长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我们要重点培养他们独立吃饭的能力,幼儿园在午餐环节会结合游戏化教学的形式渗透自理能力教育,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同时我们也会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独立吃饭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用勺子或筷子吃饭,从一点一滴做起,并尽量使用游戏化的方式,如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就让孩子自己选一种小动物来扮演,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会主动地练习如何独立吃饭。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也有独立吃饭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这样必将提高幼儿园生活自理教育方面的质量。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方面,我们也要统一标准,如逐渐减少零食或不吃零食,让孩子们科学饮食,幼儿园在开展相关教育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在家庭生活中从言与行两个方面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新时期,幼儿园应该主动联系幼儿家长,通过家园共育的模式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努力践行现代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构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美娜.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2):214.
[2]张岩宇.家园共育下幼儿常规养成情况调查研究.山西教育:幼教,201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