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以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肾小球滤过”教学设计为例,探索中职生理学信息化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生理学;肾小球滤过;中职护理专业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有时代性,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并优化教学效果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0—2020)》抢到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发挥主导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生理学基础是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额作用,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对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课程特点与这个年龄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知识的内化,不能很好的培养中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人文素养。信息化教学是“以教为主导、学生为主”,线上学习和线下面对面传统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以中职生理学“肾小球滤过”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基础》,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护理岗位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说课内容选自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肾小球滤过。这一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排泄概念深化,也为今后学习尿液贮存和排放做好铺垫。
1.2教学对象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活泼外向,喜欢看得见、摸得着、能动手的学习方式。之前已经学习过泌尿系统的解剖,有基础来学习本课题。
1.3教学目标
根据岗位要求,我把教学目标设立如下:知识目标: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熟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了解肾小球滤过率。能力目标:会分析尿成分和尿量异常的原因。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细致工作态度,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其中重点为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难点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2.教学策略
2.1发现矛盾
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我发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之间存在如下矛盾:
| 内 容 | 学 生 |
矛盾一 | 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抽象不直观 | 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内容 |
矛盾二 |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深奥难理解 | 学生没有任何经验 |
矛盾三 | 学习内容均为枯燥的理论知识 | 学生抵触纯理论知识的学习 |
为此我秉承的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搭建支架和通道来化解矛盾,从而使我的课堂更简单、更轻松。
支架一: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轻松化解
支架二:让深奥的知识贴近生活,学做探究的教学方式当仁不让
支架三:让枯燥的理论联系临床,理实一体的教学场景正中下怀
基于以上分析,为达到预期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我利用公众号、钉钉、微课、三维动画、远程连线等信息化手段。以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案例检验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突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两个课时,七个环节,时间分配如上。
3.1课前。我将微课、生理学公众号上传至钉钉班级群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布置了课前任务,找一找生活中的滤过现象。根据微课、公众号完成导学案,并完成问卷星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使我的课堂有的放矢。
3.2课堂一开始,以首届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和爱心孝女葛丽“捐肾救母”的感人事迹温情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思考肾脏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肾小球的滤过。
接下来我将从探秘滤过结构、寻求滤过动力、衡量滤过能力三个任务来精析肾小球滤过。
3.3任务一:探究滤过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
3.3.1首先是找不同:我出示一张血液和原尿的成分对比图,让学生分组来找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为何缺少了血细胞和蛋白质。根据讨论结果,用三维动画引出肾小球滤过的概念。
3.3.2通过找生活中滤过现象进入明结构环节:出示学生课前找出的茶壶滤茶叶、建筑工人筛砂石、卫生间地漏等生活中的滤过现象,找出他们的相似点,从而引出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通过图片和回顾微课识记肾小球滤过膜的三层结构。
3.3.3通过做实验进入析特性环节:
先来析通透性:让学生分组动手做滤网筛砂实验和同极磁铁相斥实验,直观感受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的通透性。这两道屏障正好解释了原尿中为何没有血细胞和蛋白质的原因。
再来析面积。让学生找出教室中1.5M2面积的物体,直观感受滤过膜的面积。正常情况下一个肾脏即可排出机体内的废物,其滤过膜面积之大是田世国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科学依据。
3.3.4最后进入判异常环节。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案例中这位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的病因。以检验学习效果,做出课堂评价。在此环节将与医院肾内科专家远程连线,对学生讨论做出点评和拓展。将教学的时空拓展至医院。
在此任务中,我通过找不同、明结构、析特性、判异常四个环节,运用生活找相似、信息巧助力、专家来点评等教学手段,来玩转肾小球滤过膜,轻松解决教学重点。
3.4.第二个任务是寻求滤过动力,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引出有效滤过压概念。攻破这一难点,关键要找出促进滤过的动力和对抗滤过的阻力,并列出有效滤过压的公式。
3.4.1环节一推公式。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相似知识点——组织液有效滤过压入手,来迁移推导新知。由组织液有效滤过压的公式初步推导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猜测公式。
3.4.2环节二修公式:根据猜测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作为促进滤过的动力——囊内胶体渗透压存在吗?由于肾小囊内的原尿已没有蛋白质,故囊内胶体渗透压为0,因此修正得出肾小球滤过的正确公式。
3.4.3环节三用公式:利用正确公式分别计算出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和出球端的有效滤过压来巩固公式,通过计算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并非全段均有滤过。
3.4.4最后进入论案例环节。讨论当大量静脉输液时以及发生肾结石时,对有效滤过压有何影响,以检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此环节将再次连线专家做出点评和拓展。
在这一任务中,我通过推公式、修公式、用公式、论案例四个环节,运用已知推新知、新知以致用、案例促巩固等教学手段,来玩转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3.5第三个任务是衡量滤过能力
学习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和正常值。并运用此概念计算出24小时的原尿量。把180L原尿换算成360瓶矿泉水便于直观感受。
到此三个探究任务结束,进入课堂小结。分别进行看板书回顾要点、问卷星评价效果,并留下一个课后思考题:24小时产生180L原尿,而实际只排出1.5L终尿,还有99%的原尿去哪里了?该悬念为尿生成的第二环节重吸收做好铺垫。
3.6课后提升环节布置了三项任务。制作本节课思维导图发送至钉钉群以巩固新知、完成课后练习以强化重点、阅读生理学小故事以拓展提高。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任务探究为载体,案例分析为评价,通过三项任务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次课的亮点总结为以下四句话:联系生活找相似,巧用已知推新知,信息技术增趣味,连线专家拓时空。
不足之处为:合作讨论时,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表现抢眼,个别同学没有有效参与课堂。这是下次课要注意的。一堂课也许不足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表现完美,但至少点燃了学生探究护理专业的热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将在护理教学之路上持之以恒,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