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马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 40001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患者按数字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效果

心血管疾病因发病速度快,病情较为复杂等原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更有甚者威胁患者的生命。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角度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护理模式,不仅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身体疼痛,还能增强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的质量获得提高[1]。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病情均与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恶性疾病者。按数字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8±13.9)岁;平均病程(12.7±4.9)年。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3.2±14.3)岁;平均病程(12.9±5.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健康合理的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给氧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正确按时按量用药,同时密切注意患者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立即处理并上报医生,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2.1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因病程长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宜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如解疑答惑,对患者详细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手段、预后手段和注意事项,列举康复案列等,以期达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增强自信心的目的,从而促进护患关系更和谐,进而促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疾病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疾病护理服务,完善病房巡查制度,严密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作好记录后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耐心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1.2.3感染预防

护理人员应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干燥的住院环境,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对患者的日常用具实施严格的消毒操作,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若发生感染者及时上报并及时处理。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治疗的有效率的评定标准:患者水肿胸闷、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状明显好转乃至消失,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改善显著评定为显效;患者水肿胸闷、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状有所改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有所好转评定为有效;患者各不良症状无改变或甚至严重,各项临床检查结果无好转评定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不良事件发生率(%)

常规组

50

8.54±1.42

11.12±1.91

7(14.00)

观察组

50

5.11±1.38

7.38±1.51

1(2.00)

注:①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常规组

50

20

21

9

41(82.00)

观察组

50

30

17

3

47(94.00)

注:①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优质护理模式还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护理技能[3]。优质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和认同,体现出了优质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不仅促进了护患间氛围的融洽,还使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得以提升,进而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这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5]。说明优质护理模式促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为患者营造了一个优质的就医环境,并通过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等方面实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促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

综上所述,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采取优质护理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还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同时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玉娇,周焕芳.四维度创新服务理念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659-2663.

[2] 吕伟.心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6.

[3] 杨丽卿,万喜平.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与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37.

[4] 王英.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286-287.

[5] 王昊雯.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