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250000
【摘要】通过说出有关西亚和北非的符号:标志性建筑、故事或文化,展示历史地图,补充有关《吉尔吉美什》史诗、《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神庙建筑等史料,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概括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各自特点;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亚述文化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埃及文明 阿拉伯文化
【导入新课】
展示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指出西亚、北非的大体地理范围。有人说,西亚,北非是中西方交流的十字路口,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也从这里进货,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怎样的文化成就呢?带着这一问题走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古代西亚文化
【时空解读】学生根据两河流域地图和王朝更替表,对西亚文明的时空分布做一个简单解读。
(解读: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本课学习西亚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的历史。)
【问题探究】学生结合教材15页楔形文字图片和材料,思考: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方面有何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为构成文字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影响:这种书写材料主要受到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河流域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史料分析】问题:从以下《吉尔伽美什》的史诗部分内容,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什么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你认为“史诗”作品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1、两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人们重视今世的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2、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史料探究】学生结合下列《汉谟拉比法典》部分条文,讨论并对法典的条文进行解读。
第二二八条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完成,则此人应以建筑面积一沙计银二舍客勒的标准,对建筑师致送报酬.
第二二九条倘建筑师为自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结果其所建房屋倒毁,房主因而致死,则此建筑师应处死.
第二三○条倘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杀此建筑师之子.
——《汉谟拉比法典》
解读:法典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商业发展。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史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两河流域人民为何重视今世的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美好的希望?
史料:“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区域受干旱少雨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又过高,流速快,实难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王婧:《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比较研究》”
(提示:可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战争频仍、政权频繁更迭等方面进行思考)
二、古代埃及文化
【时空解读】学生根据尼罗河流域地图和王朝更替表,对尼罗河文明的时空分布和政权情况做一个简单解读。
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道路。定期泛滥的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政权:较早得建立了统一集权机制帝国,且连续性比较强。
【问题探究】学生象形文字图片和材料,思考:象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等方面有何特点?
象形文字类似自然界中的事物,笔画繁多;书写在莎草纸上;埃及象形文字的符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意符,这些符号的意思就是它所画的东西。第二类是表音符,这一些符号所画的具有语音上的价值,遵循的是画谜的原则.最后一类符号称为限定符,它们不发音,而是表示它们前面的这个词属于那一类词.
【史料探究】学生结合教材17页及提供的图片,分析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并讨论为什么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人们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陵墓。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试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多角度来探究埃及人“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生死观的原因?
史料:“众所周知,古代埃及由于地处尼罗河流域,社会特征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总体来说,埃及人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得丰收,做到衣食无忧。埃及人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恩赐与法老的恩典。埃及人的生活随着农业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生长季和收获季。他们按照季节安排农活,生活很有规律。——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三、阿拉伯文化
【史料探究】结合教材18页和展示的地图,归纳阿拉伯的文明成就和特点。
特点:
1.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波斯人、埃及人、印度人、突厥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学习创新结合
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3.文化灵魂
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
【问题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的特点,并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角度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本问题为开放性思考题,可以各抒己见。
特点: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而北非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
(思路参考:原因:第一、两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且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经常遭到外族入侵,故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而尼罗河则相对温和,且有沙漠作为屏障,一定程度上利于国家的安全,故埃及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第二、两河流域所建立的国家除亚述帝国外,大都未能完成大统一,且商业相对发达,故总体而言是一种城市文明;北非的埃及帝国则建立了统一的专制帝国,且帝国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两河流域;
第三、两河流域有宗教的存在,但法制发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法制文明;而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
参考文献
齐世荣吴于廑《世界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斯德《世界通史》华东大学出版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