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322100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低段教材在问题的呈现上丰富多彩。问题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而低段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从图中发现相关的教学信息,也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描述相关内容。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必须培养低段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进行数学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
【关键词】低段教学 数学信息 图文转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从教材的编排上分析,地段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图、实物图,数学信息都蕴藏在图中。
由于地段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时以图画形式呈现,而地段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不能从图形中发现相关的数学信息,更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概括出图中描述的相关内容。特别半图文题,一半条件是以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半条件则要通过发现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问题,学生更无法根据相关条件来捕捉完整的数学信息,这给学习理解数量关系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很需要去培养地段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即通过仔细观察能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也能够根据文字表达的数学问题,初步理解其蕴含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地段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
一、静态图分步转换成动态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动态的展示过程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加法的理解。下面以一年级“两位数加整十数”为例。
出示情境图:图1如下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一只大青蛙它吃了56只虫子。
师出示图2如下
师: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又来了一只小青蛙,它吃了30只虫子。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师: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生:它们一共吃了几只虫子?
师:那么现在请你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说。
对于这样的情景,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要直接说出数学
信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存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此时我把情境图分成两次来呈现:先出示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然后又出示一副图,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把静态图转换成动态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说图的顺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图给他们带来的数学信息。
“三句话”表达出直观图信息。
对于情境图,这样的图画表示出的是把实际问题简单化了,省略了一些次要成分,把主要意思全面而又直观地展示出来,是地段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种问题形式。对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只有借助语言描述其中的意思,才能进入问题情境。因此面对这样的直观图教学时,仅仅让学生知道求什么是远远不够的。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出示下图
师:你能从这副图上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25颗星星,右边有17颗星星。
再出示
师讲解图片中增加的内容。
师:星星下面的这条线把两边的星星括到一起,叫作括号线,表
示把左右两边的星星合起来,也就是“一共”的意思。括线下面的这个符号名称叫作问号,和后面的“颗”连在一起表示“有多少颗星星?”。所以这里的括号线和问号连在一起就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颗星星?”谁能根据这幅图提供的数学信息,用三句话使其成为一个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25颗星星,右边有17颗星星,一共有多少颗星星?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三句话”概括说明题意,并简单地提出问题。这样的简单概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动手画图表示图片信息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出现了全文字描述的问题。学生
还不善于分析数量关系,就会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词语反应特别强烈。例如:“一共”就要加法,“还剩”就用减法。这样的判断太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提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使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所以,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才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关键所在。
一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出示下图
师:说说从这副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欢欢集了100张邮票,乐乐比欢欢少集了16张。
师:乐乐集的邮票是和谁去比的?谁集的多?谁集的少?
生:乐乐是和欢欢去比的,欢欢集的多,乐乐集的少。
(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圆来代替邮票,画出欢欢和乐乐的张数。)
师:先画谁的,应该怎么画呢?
生:先画欢欢的。
师:可是欢欢有100张,这么多该怎么画呀?
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真聪明!接下去怎么画?
生:再画乐乐的,因为乐乐比欢欢少16张,所以少画16个圆。
欢欢: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
乐乐: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师:(结合学生所画的图)欢欢比乐乐多出来的部分就是16张,也是乐乐比欢欢少的16张。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使多少的实际问题,是两个数量的比较,求比较小的数量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图中主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文字抽象地表述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画图来表示图片信息,位学生思考方法和列式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
可见,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描述其中的数学信息,再由相关的文字尝试画一画,用相应的符号或图形代替实物,让学生从符号中抽象出数学信息。
现场模拟直观理解信息。
低段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以形象为主,但是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转化的过程。
下面以20以内加法为例:
出示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戴眼镜的小男孩前面有3人,后面还有8人。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就来模拟他们得排队,那些小朋友愿意上来。
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排队,在模拟中把题目中的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了。在图和文之间建立直观联系,这对于地段学生解决问题时非常重要的,这为学生学习三年级的线段图埋下了伏笔。
综上可知,教材中呈现数学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在主题图和方法表达上建立桥梁,让学生获得信息更自然通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图文转换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庆朵 《画图策略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9月 [J]
〔2〕 朱玲 《 运用数形结合帮助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 2016年7--8月 [J]
〔3〕汪涛 《浅谈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 》
《小学教学参考》 2017年11月 [J]
〔4〕张寿兰 《图文转换:让数学信息自然表达》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3月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