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孤独症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实施效果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小儿孤独症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实施效果与探究

王丹丹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0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开展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医院儿科收治96例孤独症患儿为观察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结果:护理后2组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等方面评分较比护理前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为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提供帮助,利于患儿心理发育。

【关键词】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效果

小儿孤独症为临床常见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兴趣活动内容狭窄、刻板重复行为、社交功能障碍为主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综合病,多见于婴幼儿期;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我国儿小儿孤独症患病率提高,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开展有效护理探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考虑小儿孤独症语言沟通难度较大,多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借助眼神、肢体、图片交流沟通模式,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情况,有助于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于小儿孤独症康复应用有效性进行探究,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医院儿科收治96例孤独症患儿为观察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8例,常规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13岁,年龄中数(7.25±0.84)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年龄中数(7.22±0.91)岁;针对2组孤独症患儿入组资料,差异均衡具有比对价值(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针对小儿孤独症刻板行为、交通沟通障碍等症状进行评估,由医务人员进行不良行为矫正,帮助患儿可独立进食、生活,潜移默化以改善刻板行为,借助非语言沟通等方式,例如表情、肢体、眼神等,鼓励患儿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鼓励患儿自主表述意向,以帮助患儿早期融入外界生活。

观察组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针对小儿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等症状进行客观评估,借助图片交流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激发孤独症患儿与他人沟通自发性及主动性,以改善小儿孤独症表达能力;于临床训练时采用图像资源,循序渐进进行康复锻炼,于锻炼初期采用以物换物等方式,帮助患儿建立沟通概念,依据患儿喜好等自主选取图像,医务人员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喜好,并于锻炼时,采用以物换物等方式,帮助患儿树立沟通自发性,并通过不同图片对患儿进行识别功能锻炼,引导患儿识别内容,包括颜色、形态、基础动物、食物等,于基础图片识别的情况下,增加高难度系数,例如造句等,通过不同图片文字,引导患儿进行造句,以进行自主表达,提高患儿表达能力;医务人员于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引导式语言,例如“你需要什么”、“你想看到什么”、“想做什么”等,以引导患儿进行描述及表达。

1.3评价标准

采用心理教育量表(PEP-3)对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等方面进行评定,分数与心理发育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1. 结果

护理前后2组患儿心理发育情况统计

护理前2组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等方面评分具有一致性,护理后,2组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等方面评分较比护理前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2组患儿心理发育情况统计[611e114ad5d0c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时间

语言能力

肢体协作

行为认知

常规组

护理前

25.26±3.14

25.63±3.04

30.25±3.55


护理后

29.63±3.28

28.02±3.19

32.60±3.18


t值

6.668

3.758

3.416


P值

0.000

0.000

0.001

观察组

护理前

25.31±3.15

25.59±3.03

30.31±3.61


护理后

36.02±3.50

32.05±3.21

38.25±3.75


t值

15.758

10.139

10.568


P值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小儿孤独症病因病情较为复杂,临床学者认为疾病发生与器质性损害、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具有直接关联,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需长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以改善小儿孤独症状,促使其社交功能、自理能力提升。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于小儿孤独症康复应用时,加强对患儿喜好的掌握,采用图片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提高患儿表达主动性,通过拓宽沟通渠道,与患儿建立有效的沟通,引导患儿建立良好的认知行为,可借助图片、文字进行意识表述,有效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促使小儿孤独症康复锻炼多元化及合理化,可为小儿孤独症预后转归增效。经研究分析结果可知,护理前2组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等方面评分具有一致性,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语言能力、肢体协作、行为认知评分高于常规组,临床反馈显著。

    综上,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为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提供帮助,利于患儿心理发育。

    参考文献:

    [1] 顾竹筠,朱晓华,龚蕾,等. 孤独症患儿康复干预中引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效果探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4):422-425.

    [2] 荣敏.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78-379.

    [3] 孔红梅,吴跃伟,陈萧洁. 小儿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89-90.

    [4] 张明民,孙玉静,古海霞,等. 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神经机制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研究应用[J]. 社会科学前沿,2018,7(11):1802-1809.

    [5] 邢晓曼. 作业疗法结合图片交换交流系统在小儿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