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云锦镇石马中心小学校 646102
摘要: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板一眼的做实验,远不如那些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实验吸引人。在班班通的环境下,很多实验效果都能够得到生动的呈现,借此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完成科学知识的讲授,亦不失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种良策。
关键词:班班通;科学课;趣味;化学实验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而“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也已经广泛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借助“班班通”,它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往的小学科学实验不是沦为纸上谈兵,就是极为枯燥、无趣。不过,在班班通环境下,借助于它的强大功能,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化学实验教学,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化学红绿灯教学
首先,借助现实中的交通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接着,打开班班通设备,将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药品,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看。并以图文的形式一一向学生阐述在适用这些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再接着,正式开始进行实验:将100毫升的水倒入锥形瓶中,要药匙取少量靛青胭脂红,并加入锥形瓶中,用力摇动锥形瓶,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接着,取两只烧杯,并分别加入D-葡萄糖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将溶液也倒入锥形瓶,继续震荡瓶子,观察发现溶液颜色变为了绿色。再过一会,我们会发现颜色会不断的变化,变成红,又变黄。最后,我们将锥形瓶塞上瓶塞,上下进行震荡,然就将其放置于桌面之上,溶液的颜色由绿变红再变黄。
整个实验依托于班班通完成,这一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虽然没能亲自动手操作,但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现象都清晰的呈现在他们的眼前。整节课,学生专注度极高,一直紧盯着大屏幕。最后,我们需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自己做一做这个实验,亲自感受动手的乐趣,以及溶液颜色变化的神奇。相比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本堂课的气氛活跃多了。
二、蓝瓶子实验教学
先通过幻灯片展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像称量固体时,将一张滤纸放在电子天平上并置零,以防止天平被腐蚀同时获得精确质量的物质。量取液体及溶液时,保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获取精确的体积。倾倒液体及溶液时,确保使用玻璃棒引流。不要使用玻璃棒捣碎固体。溶解物质时,使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等。教师在“班班通”条件下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看教师的实验。
首先,称量5g葡萄糖放置在锥形瓶中并量取100ml水的溶解。接着,称量0.4g氢氧化钠在杯子中量取20ml水溶解。再接着,将葡萄糖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摇匀这两种溶液。蘸取少许亚甲基蓝粉末加入溶液中(也可以是亚甲基蓝酒精溶液)将瓶子静置后会发现蓝色很快就会褪去。
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合亲自动手操作的,因此正适合用班班通进行实验的演示。虽然,学生没有参与实验,但整个实验都是在学生眼皮底子下面完成的,学生都尽收眼底。并且对于实验原理也弄得很透彻。
三、当气球遇见橘皮教学
“在水果界中,总是流传着各种传闻。比如说,香蕉超级爱跑步,苹果很喜欢害羞,木瓜热爱烹饪,橙子致力于传授鸡汤……”,借此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这句话在学生看来虽然有些云里雾里,但始终还是很有趣的,也制造了疑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开始进行实验,将几个气球吹好,置于一边。接着,拿出几个橘子,教师亲手将其拨开,并用力将橘子皮中的汁液挤出来,并将汁液滴于气球之上。会发现,气球很快就会爆炸。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实验原理,橘子的表皮含有一种名叫芳香烃的物质,而气球的材料大部分是橡胶,挤压橘子皮所产生的液体,会溶解气球表层的橡胶,从而引起气球爆炸。除了橘子之外,挤压柠檬、橙子这类水果表皮,所产生的液体与气球接触,同样会引起气球爆炸。
这个实验较为简单,容易操作,实验所需的材料也能够轻易的找到。有些学生可能在生活中见过这种现象,或者是家长、长辈变得这种“魔术戏法”,但他们对于其中的原理自然是不知道的。而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这个实验的原理。而且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实验。在最后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女生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积极进行实验。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地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班班通“工程的建设,班班有网络,班班都是多媒体的“班班通”工程。作为一名教师,由衷的感叹这样的设备简直是太好用了!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效果却很实用。这样先进的“武器”,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婕.浅谈班班通资源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高效性[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1):60-60.
[2]谢玉.巧用“班班通”,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灵动[J].学周刊,2018,No.369(2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