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人民医院 618200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川崎病者,均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中,发热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7.21±1.32)d、(5.51±0.20)d、(4.62±0.21)d、(3.52±1.63)d;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迅速改善小儿川崎病者临床症状,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因易累及冠状动脉,故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4]。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感染及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4]。所以引起了医生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主要探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对临床症状及安全性的影响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川崎病者。男、女分别18例、12例;年龄在3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53±0.49)岁;发生轻度贫血28 例,发生血沉增快30例,有心电图异常2例,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6例;不完全性川崎病14例,典型川崎病16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所有病例均在发热10天内使用丙种球蛋白(四川容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20053047 )治疗,剂量为2g/ (kg d)。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S14202005051)治疗,药物剂量为30-50mg/kg,3次/d,饭后服用。待患儿退热后3天,逐渐减少剂量到3-5mg/kg/日, 1次/d,饭后服用,维持6-8周。有冠状动脉异常者延长用药至12周,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另外,所有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进行三大常规检查,并予以血沉、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支原体抗体、D-二聚体等检查,检测其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胸片检查。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儿发热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根据相关标准,将其疗效分为有效:36h内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28例;显效:≥36h体温高峰下降,但仍发热。使用第二次丙种球蛋白后完全正常2例(均为1岁以下)。检查治疗前末梢血白细胞( 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 ALB)、肝功能、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在Excel中储存,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 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患儿治疗前检查指标情况
在30例患儿中,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WBC(16.41±5.31)×109/L、PLT(455.25±146.25)×109/L、N(0.65±0.17)、Hb(113.32±15.82)g/L、ESR(73.41±34.85)mm/h、CRP(41.10±80.26)mg/L、ALB(30.25±5.36)g/L、LDH(314.52±105.33)U/L、(680.41±15.89)ug/L;典型川崎病患儿WBC(15.96±7.65)×109/L、PLT(481.26±120.26)×109/L、N(0.76±0.25)、Hb(104.52±17.54)g/L、ESR(70.52±32.41)mm/h、CRP(43.82±8.36)mg/L、ALB(33.65±5.75)g/L、LDH(308.41±117.89)U/L、D-D二聚体(721.95±22.57)ug/L。
30例患儿中,1例冠状动脉中度扩张,1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或管壁回声增强,未见冠状动脉瘤形成其他的心脏彩超均正常。
2.3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儿中,发热消退时间(7.21±1.32)d、黏膜充血消退时间(5.51±0.20)d、颈淋巴结消退时间(4.62±0.21)d、手足肿胀消退时间(3.52±1.63)d。
30例患儿中,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且出院。
30例中未发现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相关副作用。
小儿川崎病又叫做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的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疾病,小儿往往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等症状[4]。因易累及冠状动脉,故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除发热在症状5天以上外,其余症状均在发热第3-5天出现,典型性川崎病诊断不难,可尽早用药。但不完全川崎病的各项症状会在发热的第3-8天出现,因此前期有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同时血小板、血沉会逐步升高,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指标(如WBC不降或C反应蛋白)会越来越高,部分肝功能出现异常、血红蛋白降低、白蛋白逐步低于30g/L、尿常规异常等,此时可考虑为不完全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可迅速退热,我们认为宜于发病早期(10天内)应用,这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有实际意义。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聚集,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形成。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未发现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未发现1例阿司匹林的相关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或者血尿、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本组治疗30例患儿中,有1例中度以上冠状动脉扩张,1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或管壁回声增强,没有发现冠状动脉瘤,可见川崎病经早期发现及诊断并给与有效的积极的治疗对预防冠状扩张及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及各项对症治疗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均顺利完成治疗且出院,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药物副作用。充分证实联合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有较高的应用效果,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赵春华, 付迎新. 观察丙种球蛋白(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8):104+116.
黄咏梅.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4(12):67-68.
孙星星.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3):91-92.
张巧丽.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