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勤得利农场幼儿园
摘 要:在幼儿德育中礼仪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采用“期待效应”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把握最佳期待时机,选择科学合理的辅助策略及有效的期待方法,才能使幼儿掌握良好的礼仪,进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期待效应
1. 前言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是一个规范与准则,能够客观反映出道德风尚、文明程序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幼儿阶段能够培养形成的正确礼仪,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可知,其中比较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具有比较充沛的感情及相对较高的期望就能够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十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该理论,抓住良好机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使其获得最佳期待就能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效果。
2. 对给予幼儿期望的时机准确把握
2.1 对幼儿性格差异点进行观察
太阳下的任意两片叶子都不会完全相同,幼儿性格的差异程度也各不相同。通常开朗的幼儿比较活泼大方,对于这类型格的幼儿在集体面前的积极期待较为适合,通常也据有比较显著的期待效果。在小范围内对幼儿有时评价和单独肯定,或在亲近状态下对其期待和鼓励,通常更易于幼儿年龄段的接受。据此,幼儿教师只有对幼儿性格特点进行认真观察,才能发现幼儿之间的性格差异,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适时给予,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
2.2 对幼儿兴趣聚集点进行探究
幼儿想象的空间不可估量,小蚂蚁、小石子都可能是其兴趣点,反复对其把玩并不减少兴致。幼儿在审美认知方面的特点表现出拟人化与“泛灵论”,游戏化和“自然泛化”是其审美情趣的特点。正因生活中幼儿充满想象,因此更加易于接受暗示,若成年人对幼儿给予一定的启发,幼儿就有可能使想象充分发挥。为充分发挥出恰到好处的礼仪期待效应,成人应基于幼儿兴趣,实施童趣化、兴趣化的礼仪教育方式,同时给予幼儿新的期待。
2.3 对幼儿内在疲软点深入把握
幼儿阶段容易产生恐惧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尤其是环境或周围亲人等出现的变化都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不良情绪,若将原有依恋打破,幼儿将立刻显露出内在疲软,在局促不安情绪的影响下,迅速降低活动积极性,甚至产生哭闹等情绪。发现幼儿产生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其采取柔和的礼仪教育期待,可提高幼儿信任感,进而基于幼儿的心悦诚服开展礼仪教育。
3. 采取适宜的辅助手段
辅助手段主要是非言语性期待方式,由于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点头、微笑等期待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将降低魅力,采取适宜辅助手段,可提高礼仪教育效果。
3.1 肢体亲近式辅助
在亲密关系中,才有机会对道德的秘密加深理解,也有机会对道德完善的方式掌握。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轻轻摸摸头等肢体的温柔触摸,可延长幼儿快乐感的时间。因此,礼仪教育如果与适宜的亲近抚触相结合,就会产生更明显的效果。在诸如摸头动作中,一些礼仪规范得到了加强和不断巩固,使幼儿了解到给予他人的热情帮助,还要对进餐礼仪等加强研究。
3.2 物品奖励式辅助
通常在幼儿园能够发现教师在微笑的同时将“红苹果”贴到幼儿小手背上,幼儿马上轻轻用另一只小手覆上,按住掀开看后再轻轻覆住,脸上呈现出异常满足的表情。幼儿外表或言行与礼仪规范相符时,幼儿教师不仅给予幼儿言语鼓励还要给予“红苹果”、“五角星”等小贴纸或小糖果、小纸条等物品奖励,这将会明显提高幼儿的幸福感指数。幼儿在对幸福的享受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将其礼仪行为加强,并可能再现其行为。幼儿具备发展可能性和能力,教育是以幼儿与自然生活和思想尽可能多的接触。据此,物品奖励可使幼儿礼仪教育策略表现出生活化的趋势,也将产生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
3.3 家园反馈式辅助
幼儿应将美的形貌结合美的德行,才会体现出美的光辉。对幼儿积极的礼仪行为应随时表现出相应的赏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具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时应及时对幼儿表示表扬并予以必要的鼓励,或采取评选“礼仪小宝贝”等多种形式在幼儿园中进行表彰,以用于家长和幼儿的阅读。经过幼儿园及家长双方的认可,幼儿礼仪教育中将家园反馈式辅助的另一种期待辅助方式融入其中,对该策略进行持之以恒地运用,幼儿将趋于常态化的良好表现。家长对幼儿的形成表示出的认同,以及周围群体的表扬、幼儿园内的评选活动等多种形式对于幼儿礼仪教育都具有合力作用。
4. 采取最佳期待方式
幼儿阶段尤其是环境或周围亲人等出现的变化都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不良情绪,若将原有依恋打破,幼儿将立刻显露出内在疲软,在局促不安情绪的影响下,迅速降低活动积极性,甚至产生哭闹等情绪。发现幼儿产生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其采取柔和的礼仪教育期待,可提高幼儿信任感,进而基于幼儿的心悦诚服开展礼仪教育。
一是即时期待方式。当日事情当日完成后,即时进行评价。幼儿发生礼仪言行,即时给予幼儿期待,协助幼儿对自己出色的言行进行感知。为使幼儿提高对良好礼仪行为的记忆,可制作“礼仪卡”表现幼儿的突出行为,为幼儿调动多个感官提供有效引导,进而使“同一言行”痕迹在其大脑皮层上留存。幼儿教师应置幼儿于生活实景中进行有效引导,采取不同形式,从诸多方面获得有效信息,基于此而产生即时期待。
二是适当拔高期待方式。针对不同幼儿,幼儿教师采取不同期待,不仅使幼儿提高摘到“果子”的难度,但控制好“采摘”难度而避免其失去信心。需幼儿教师给予期待后,对幼儿进展状况及时观察了解。诸如在问好礼仪教育中,针对幼儿不愿开口的实际情况,起初可采取宽容期待方式,鼓励幼儿第二天再向老师问好。第二日对幼儿给予帮扶期待,宝宝能行可以说老师好。然后可逐步对幼儿给予拔高期待,眼睛在问好时注视老师。第二天问好时边微笑边说,适宜的拔高可稳步引领幼儿逐步发展,以确保幼儿礼仪言行的发展沿着规范的方向。
三是平行迁移期待方式。幼儿起初是有感觉的,出生时周围事物利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影响。在不同言行中同类礼仪期待可不断平行迁移,基于此使幼儿获得成功喜悦,不断积累“新果子”可在范围上拓展以幼儿礼仪言行,如幼儿对微笑礼仪掌握后,幼儿教师可采取相关教育方式对相应的礼仪规范要求进行感知、认可、接受,直至同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是一个规范与准则,能够客观反映出道德风尚、文明程序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教师应把握最佳期待时机,选择科学合理的辅助策略及有效的期待方法,才能使幼儿掌握良好的礼仪,进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励旻琦.在素质教育观念下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5.9
[2] 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3] 魏华.幼儿园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
[4] 撒婷婷,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5] 余晖.转制幼儿园法律规范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4.8
[6] 颜红芹.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及其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3
[7] 张慧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