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全方位培养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多元化、全方位培养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梁作杰

十堰市张湾区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西城开发区中心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在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家长们都忙于工作,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意识都比较淡薄,所以对孩子分析问题方面的引导和培养都很少。学校历经两年的时间进行研究,系统的阐述了方法和技巧,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立足课堂教学,寻找有效策略。

1、加强审题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题意。

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反复阅读题目,做到边读题边思考。读题时要做到“三读”,一读知大致意思,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文字的描述转换为生动的表象;二读探表里,明确运算性质、顺序等;三读验思路,解题步骤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最简单而又合理。其次,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因此,若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的练习时,打破思维定势的影响,变换练习题的类型,使学生灵活解答。我们在教学中,还刻意运用一些非计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建立他们的审题能力。如:“小明用了10元买铅笔,还余下多少元?”“本班男生17人,女生18人,全班学生家长共有多少人?”“橙子5元1个,苹果3元1个。妈妈买了橙子和苹果回家,共用了多少元?”。学生面对这些题目,必然会引起一番争议,讨论这些题目没法计算的原因。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邀请他们将题目略为修改,使之变成可以让全班计算的题目。这些改动既有趣,又可以提升学生对应用题的敏感度。

2、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1)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是指根据一道基本题,变换其中的问题或条件,变成新的应用题,使之与基本题形成对比,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每一道题。

例如教学应用题:“两个城市相距225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3千米。几小时后两辆汽车相遇?”先让学生搞清数量关系: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全程

然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改编:

改编1:将问题中求时间改为求甲车(或乙车)的速度。改编2:将问题改为求全程。改编3:求两车几小时后还相距15千米?改编4:乙车在途中停了1 小时,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几小时?改编5: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少行1千米,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看似发散的一题多变,可始终是用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全程”来统摄各种问题的变化与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类似应用题的较为概括的一种模型。

(2)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即对于一道应用题,在分析过程中,变换审题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因而出现不同的解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数量关系,实现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商店有138筐梨,上午卖出29 筐,下午卖出的和上午同样多,还剩多少筐?

这道题的解法很多:

①138-29-29=109-29=80 (筐)

②138- (29+29) =138-58=80 (筐)

③138-29 >2=138-58=80 (筐)

对于这种题型的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对比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受知识负迁移的干扰和他们的审题不清,常将新学的应用题与跟它比较相近的基本题混淆不清,他们始终看不准问题的实质,造成解题思路的混乱。为了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我们常采用对比法。

例如:①果园里有1020棵苹果树,比梨树的2倍还多120棵。梨树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102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树比苹果树的2倍还多120棵。梨树有多少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将这两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正确地理清每题的解题思路,寻找正确的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反复地对比练习,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具有检验的习惯

检验是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是否达到准确的一种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习惯,以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对解答应用题的检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检查结果与实际情祝是否吻合,如解答结果是“火车每小时行6千米”“敬老院里的老人平均年龄是6岁”“第二组有学生10.5 个”等等,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等。又如,增产后的产量比原来的少,节约用电后的度数比原来用电的度数多等,显然是不合题意的。不是题目有问题,就是答案有错误。

②检验列式是否正确、合理。学生列出算式后,可要求学生检查列式是否符合算理。 若是综合算式,应指出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再连贯起来检查综合算式是否符合算理。有一些应用题有多种解法,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解同一道题,一则可以检验列式是否正确,另则可以检验列式是否合理简便。

③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其方法常用代入法或改编题目。例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盐,用了8天,还剩44千克。平均每天用多少千克盐?得数应该是“平均每天用7千克盐”。把结果代入题中的未知数,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另一条件。 因为78+4100 (千克),和原题的总重量相等,说明计算是正确的。改编题目的检验方法就是将原题逆编成一道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是否与原题相符合。如上题可改编为:“食堂买来一些盐,平均每天用7千克,用了8天后,还剩44千克。食堂这次买回多少千克盐?”得数是“100千克”,与原题所买的食盐是相同的,说明计算正确。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数学作业和订正错误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水平,表现教学的效果,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惯,表现教育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作业和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要以教材上的书写格式为楷模,评优树榜样的方法,养成规范化的书写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积极地作用。

二、成效分析

1.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认为应用题是提供给学生练习的一种习题,其本质就是一种习题。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其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诀的实际问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诀的实际的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数学习题。对应用题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之后,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有了显著变化。

在应用题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了提高审题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明显比以前要上升许多。从而,学生对待应用题的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逐渐对解答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变得乐于积极动脑去思考,并勇于寻找不同的解诀方法。另外,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读题、积极思考、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研究思考

在应用题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能力的方法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只要我们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即可。另外培养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完善,为全面提高小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不懈努力。